STUDIES ON CLITICS OF CHINESE -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PPROACH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STUDIES ON CLITICS OF CHINESE -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PPROACH"

Transcription

1 汉语的附着成分研究 从语法化的角度考察 STUDIES ON CLITICS OF CHINESE -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PPROACH 林尔嵘 LIM NI ENG (B.A. Hons, NUS)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S OF ARTS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5

2 ACKNOWLEDGEMENTS I wish to express my utmos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Dr. Shi Yuzhi ( 石毓智博士 ), for his patience, guidance and understanding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cademic exercise. Thank you for your trust and words of wisdom; they were a source of strength and comfort when the going got tough. As I complete the last lap of this exercise, I could not help but feel an immense sense of appreciation towards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and all the teachers that have molded me one way or another. Heartfelt thanks goes to Assoc. Prof. Xu Jie ( 徐杰副教授 ), Assoc. Prof. Lee Cher Leng ( 李子玲副教授 ), Assoc. Prof Su Jui-Lung( 苏瑞隆副教授 ), Dr. James St Andre( 沈安德博士 )and Dr. Neo Peng Fu( 梁秉赋博士 ). These were the kind of teachers that not only offered knowledge but also their friendship. My tertiary education was fulfilling and laden with joyful memories because of them. Not forgetting the helpful admin officers, I would also like to give thanks to Mdm Fong Yoke Chan, Ms. Loh Poh Yee, Ms. Quek Geok Hong, Ms. Lim Chu Eng and Mdm Tan Sah Mui. Last but not least,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thanks to friends and classmates who have been pivotal in supporting me. They are namely: Miss Lin Xing ( 林星小姐 ), Miss Chan Bee Yan ( 曾美燕小姐 ), Miss Li Liangzi ( 李亮子小姐 ) and Dr. Jin Yilin( 金以林博士 ). i

3 目录 谢辞目录图表一览英文摘要 i ii v v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叫附着成分? 1 第二节 理论基础 5 第三节 西方语言学里的附着成分 移位 (movement): 层次内部移位还是跨层次移位 附着成分复指现象 (clitic doubling) 附着成分到底是哪一层次的单位? 10 第四节 汉语中的附着成分 汉语的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 汉语附着成分的语法特征 功能泛化 (generalization) 和能产性 (productivity) 的关系 语素的共时多义性 (polysemy) 和多层形式 (layering) 的关系 对等句法关系 (parataxis) 依赖句法关系(hypotaxis) 和从属句法关系 (subordination) 21 第五节 研究目的 方法与价值 23 注释一 26 第二章补语位置上的附着成分 27 第一节动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动补结构的句法关系为附着成分创造的条件 28 ii

4 第二节 补语位置的附着成分 动补组合发展的两种模式 补语位置附着成分的语义特性 补语位置附着成分的语音弱化 36 第三节 个案 :V+P+NP 格式 37 第四节 小结 40 注释二 42 第三章 复数标记 们 43 第一节 引言 43 第二节 复数标记 们 的语法化过程 们 的语义泛化 (generalization) 们 字结构句法环境的转化 们 的语音弱化 48 第三节 量词与复数标记之间的关系 49 第四节 方言的复数标记 方言复数表达成分的语法性 方言复数标记的运用范围 方言复数形式的语音弱化 60 第五节 小结 63 注释三 64 第四章 量词和结构助词 的 65 第一节 引言 65 第二节 量词的语法化过程 数量结构移位的机制 量词结构位置的建立 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 71 iii

5 第三节 结构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指代词 底 的语义适宜性 A 1 的 +A 2 的 +N 的问题 结构助词的句法位置 81 第四节 小结 84 注释四 86 第五章 代词 87 第一节 引言 87 第二节 方言代词 88 第三节 代词的有定性语义特征 人称代词与复数标记的搭配 们 对于有定指特性的要求 96 第四节 代词的语音特征 99 第五节 小结 100 注释五 101 第六章 总结 102 第一节 重要结论与现象 102 第二节 其他问题 104 第三节 理论意义 105 第四节 研究展望 106 参考书目 107 专著 107 英文专著 108 单篇文献 109 英文单篇文献 109 iv

6 图表一览 图表一 : 北方方言区的分布 52 图表二 : 闽方言区的分布 53 图表三 : 福州方言人称代词及复数形式 55 图表四 : 梅县方言人称代词及复数形式 56 图表五 : 湘潭方言人称代词及复数形式 58 图表六 : 客家方言人称代词及复数形式 59 图表七 : 闽南方言人称代词及复数形式 60 图表八 : 泰和方言人称代词及复数形式 62 v

7 ABSTRACT Clitic phenomenon is a much debated subject in the arena of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referring to phonologically reduced elements that demonstrates atypical syntactic behaviors.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are based on Romance Languages and Serbo-Croatian. Furthermor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used to explain syntactic and morphological behaviors are predominantly from formal linguistics, such as governing-binding theories, head-driven syntax, and minimalist programme. My thesis shall defer from earlier approaches in these two respects: firstly my clitic study is based on Chinese data; and secondly, the phenomenon is investigated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 namely grammaticalization. The enigmatic clitic unit is also mention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rammaticalization, albeit a non-major feature in this theory. Grammaticalization is a relatively recent theory (about two decade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grouped under the camp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Based on a typological mix of historical data and with an empirical approach, it investigates languages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more specifically the formation of specific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nd units. Clitic is categorized as a transitional stage in such a formation; displaying certain prosodic, semantic and other changes whilst in transition. My thesis argues for such a treatment of clitics based on two points. One, by showing clitic as a transitional element, we can better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cross-linguistic empirical data, by attributing it to non-parallel stages in developments. Two, as opposed to treatment of clitics in formal grammar, grammaticalization does not only focus on the syntactic aspect of clitic but engages all of its prosodic, semantic and even syntactic features under a single theory, giving us a more balanced view of the phenomenon. As such, the thesis suggests future expansion of clitic theories in this direction. My study shall focus on clitic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dialects, and as to my knowledge, this area has not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in the study of clitics. Coordinated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subject is practically non-existent, and the use of such a notion in Chinese linguistic works is sporadic and without concise definition at best. vi

8 Therefore, it is also with much apprehension and hope that I have embarked on this project; namely to define and identify clitic unit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cluding dialects) through the use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conduct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into its related behaviors and basically, attempt to forge clitic as a closed category of units that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Chinese Linguistic. Using language data from Standard Mandarin and a variety of Southern dialects, specific grammatical units such as resultative elements ( 补语 ), the plural affix men ( 们 ), classifiers ( 量词 ), structural particle ( 结构助词 )and certain pronouns shall be singled out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By comparing grammatical units of similar functions diachronically (through a trace of the unit s development) or synchronically (through investigating other similar units in dialects), we can determine whether a particular unit is a clitic element. And if so, further reveal its relevant behaviors. Through such an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certain long-standing linguistic questions can be resolved by attributing it to being a clitic-related phenomenon. To this end,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consisting of one introductory chapter attempts to give a basic historical review of clitic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definition and establish my methodology within the confin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second section consists of a few chapters, in which each will be a discussion of a certain grammatical unit of Mandarin Chinese and/or its dialects argued to be a clitic. The relevant behaviors of these units will also be examined and if possible, linked to its status as a clitic. The final section is the concluding chapter where I will summarize clitic behavior in Chinese as a whole, and demonstrate it to b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vii

9 汉语的附着成分研究 从语法化的角度考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附着成分? 通晓英文的人都知道英文的助动词在代词之后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发音方式, 如 will 在代词后可以念完整的音节 He will be, 或者是语音上依赖于前面的代词, 与代词连读成 He ll be 法语的代词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也有语音变化的现象, 如人称代词就有 moi me / tua te / lua le 的语音变化, 以 me/te/le 作为弱化音的形式 ( 弱化形式的使用分布也不同, 这关系到附着成分的语法问题, 将在下文做有系统的论述 ) 其实, 汉语也不缺乏这些语音形式上缩短 轻读或通过其他方式而弱化的成分 ; 如 们 的 啊 等虽然都有完整的音调, 但我们在实际运用上往往把这些成分都念成轻声 我们把这一类语音弱化成分称为 附着成分 或 clitic ; 弱化的对象可能是助词 介词或代词一类虚词, 特别以代词 (pronominal clitic) 最为普遍 这些成分为什么会存有与之相应完整的语音形式呢? 我们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如果语音弱化背后有明确的发展机制可循, 那么附着成分的语音弱化只是一种单纯的现象吗? 就是说, 这一机制又如何影响到语音以外的其他特征呢? 这一系列问题都发人深思 一直很关注附着成分的研究的西方语言学界, 研究的语言主要集中在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等拉丁语系 据我们阅读的范围所知, 汉语语法学界里并没有对附着成分作出系统的研究, 也没有公认的定义 在此, 我们必须先试图给附着形成分作出一个基本的定义, 让读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后文的论述

10 在 David Crystal 所编纂的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一书中, 他对 clitic 的定义有如下的说法 : clitic(-ize,-ization) A term used in GRAMMAR to refer to a FORM which resembles a WORD, but which cannot stand on its own as a normal UTTERANCE, being structurally dependent upon a neighbouring word in a CONSTRUCTION. ( 原 注 :The term clitic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leaning.) Examples are the CONTRACTED forms of be, such as I m and he s. The ARTICLES of English, French, etc., ar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clitics: a form like the cannot stand on its own in normal utterance, but would be called a word nonetheless by NATIVE- SPEAKERS. ( 附着成分 : 语法学的术语, 即指一种形似词汇的成分但却不能自主 为独立话语, 且必须在结构上依附于其他的词汇构成一个单位 ) 第二版牛津国际语言学百科全书 (Oxfor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2 nd Ed.) 中在解释 clitic 时也说 : Clitic is a term conventionally applied a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ategories proclitic and enclitic This single category conceals two logically distinct linguistic notions, each with its own research history. The first of these is rooted in traditional grammar: in standard descriptions, enclitics and proclitics are identified as accent-less words (or particles) which depend accentually on an adjacent accented word, and form a prosodic unit together with it A second research tradition originates in the related observation that some elements in some languages appear in positions where the normal syntax of the corresponding syntactic category would not be expected to put them. Most notable among these elements are the pronominal clitics found in the Romance Languages and elsewhere, and since these are also generally unaccented, the term clitic came to be used to describe that behaviour as well. ( 附着成分一般上定位前缀与后缀的总称 附着成分这一范畴涵盖 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法概念, 各有其研究发展的历史 其一, 在传统 语法学里, 附着成分定义为无声调的词汇或成分, 必须在语音上依赖 他词, 组成一个语音单位 附着成分的另一个研究传统来至于语言 中有某些成分语序上出现错位的现象 最具典型的是拉丁语系的附着 成分代词, 因为它们也具有无声调的特征, 故亦称为附着成分 ) 2

11 根据以上的解说, 我们可以总结附着成分的三点特征 : ( 一 ) 附着成分是语音弱化的语言单位 ( 二 ) 附着成分的语言单位介于词汇和词缀之间 (a FORM which resembles a WORD), 因为它语音上不能独立却又保有某些词汇的特征 ( 如拥有相应完整的词汇形式 ) ( 三 ) 由于有些语音弱化的成分也体现了语序不规则的现象, 某些语言学家也把它们看作附着成分加以研究 附着成分的说法并非只由一个研究领域内发展开来, 而是多类语言研究模式都运用的术语, 所以附着成分的定义就出现不规范的说法 针对 ( 一 ),Crystal 特别要注意到 utterance( 此后译为 话语 ) 的概念 他的定义指出那些语言单位上似是词汇, 却又不能作为 单一话语 的单位就是附着成分 在说明话语时,Crystal 又指出 : 能不能说出单一的话语并不等于汉语语法中所谓的可否单独存现于句法结构中, 而是指语音上的自主性 1 据此, 他指出英语里头的缩减 (contracted) 单位才是典型的附着成分 2 不过,Crystal 接着又说也有人把英语和法语等里头的助词 ( articles), 如定冠词 the, 也称为附着成分 主要的原因是认为这些助词通常都是粘着语素, 故也认为是非独立的 话语 这里我们看到了对 话语 一词的解释的不确定, 即独立话语是指语音上的独立还是句法上的独立? 对话语定义的不确定, 也就产生了定义附着成分时的不确定 如果我们接受话语的概念来定义附着成分, 那么汉语里大部分语素都可能是附着成分 虽然汉语语素几乎都构成独立话语, 即它们的音节是完整的, 与之前后的字都隔着语音上的停顿 ; 但是大部分的汉语语素, 如虚词, 也是粘着的 显然地, 把大部分虚词都归类为附着成分并没有多大意义 牛津国际语言学百科全书里就放弃了运用话语的概念, 改用无重音的词汇 / 语素 (accent-less words or particles) 来定义附着成分 不过, 这个说法也出现了问题 像英语一类屈折语系的语言中, 几乎所有的形态标记或语法标记, 如英语的 -ed/-en/-ion/-s 等, 都是无声调又必须依赖词根来组成语音单位 (prosodic unit) 的 语言学者却认为这些语法成分不是附着成分而是明确的形态标记 (inflectional affix) 和附着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它们是 3

12 构词单位, 并没有类似于词汇的特征 汉语里也有许多类似形态标记功能的语法成分, 如 了 / 着 / 过 和 们 等 这些粘着语素在实际运用中语音上是弱化的 ( 即出现了无声调的情况 ), 但是它们跟英文的情况却恰好相反, 在汉语里被公认为是独立的词汇 这些语素是附着成分吗? Aaron L. Halpern 对附着成分的定义也作了长篇的讨论 3 他认为在许多语言中, 独立的词汇和词缀之间的差别是明确的, 但是亦有处于这两者不明确的形式, 而这些就常被视为附着成分 换言之, 他也认为附着成分并不等同于词, 也不是词缀 看了西方语言学对附着成分所试图做的定义, 不难发现他们不把附着成分视为词汇是因为附着成分的语音形式弱化, 与它所依附的词根关系密切, 甚至在书写文字上也与词根结合 ( 如英语的 she ll/she s ); 不把附着成分视为词缀是因为附着成分又不像词缀一般完整地固定化为一种能产的构词标记 ( 如英语的 -ion/-ed/-s/-ful ) 而仍然保有词汇的某些特征 ( 如我们仍然可以独立地用 will 和 is ) 附着成分的定义都相当地含糊, 实际上 Halpern 在近期的著作中就完全放弃了对附着成分做出任何确定性的定义 4 我们要如何搞清楚定义上的模糊性呢? 从以上的讨论, 我们可以归纳出定义附着成分时的两点困难 :(i) 附着成分语音弱化的含义是什么?(ii) 附着成分所谓似词即又非词的定位是什么? 各种语言的附着成分在这两点问题上的差异造成定义上的不确定 可是仔细一想,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错误地着眼于附着成分共时的语言现象 如果我们把附着成分的现象放在历史语法学的历时框架里来考虑, 就不难理解它的特殊身份 语言的发展不是突变的而是渐进的, 而附着成分就是语素嬗变中的一种 过渡现象 前文提到英文和法文的附着成分有相对应完整的发音形式 (will/is - ll/- s 和 moi/tua/lua me/te/le) 就是这种过渡性所体现的现象之一, 语言中新形式的出现和旧形式的消逝是在一段相对长久的时段里成就的, 因此在这一时段里新旧形式的共存也是必然的现象 附着成分之所以在语音和形态 (morphology) 上都难以定位是因为过渡的现象必然产生不规则性的分布和形式, 强行地要求附着成分在共时平面上呈现一致的特征是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语言事实的 我们所应该关心的问题是 : 既然附 4

13 着成分是历时发展的产物, 那么这一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在这个发展过程 中, 附着成分的地位又是什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利用语法化理论 (grammaticalization) 的方法来探讨附着成分现象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 这也正是本论文在研究汉语附着成分时所尝试运用的理论框架 大体上说, 语法化理论是建立在历史语言学上, 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其一是提出了一套词汇转化为语法标记的虚化过程, 是语素成分的语法化 ; 其二是新句法结构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的演化过程, 提出在结构层面上的语法化意义 语法化并不单独处理语言的语音 语义或语法变化等问题, 而是采取综合性的观察, 描述和总结了语言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语法化 如何语法化 语法化的过程又会呈现怎么样的特征等等 附着成分在语法化理论的框架内处于形态标记发展轴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上的 过渡状态 : lexical item( 词汇 ) > clitic( 附着成分 ) > affix( 词缀 ) 5 既是说, 从语法化角度来探本文主题就可能解决附着成分在语音 形态特征等特征上的不确定性 这是因为语法化理论采取了务实的研究路线, 无论是任何特征的产生 消逝或发展都是渐进渐变的程度问题 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观察在语法化过程中所会产生的种种现象, 确定哪些成分处于语法化却又未成为形态标记的状态, 从而确认这些变体就是附着成分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无需强制表明附着成分在语音 形态等特征上到底有什么具体的特性, 我们也不应该强制规定附着成分的特性 因为附着成分在发展轴上的发展程度不同, 其特性也就不一样, 要表明具体的特性不符合各类语言附着成分的实际情况 况且, 语法化过程也会产生语音弱化 形态变化, 甚至可能通过重新分析 (reanalysis) 而达到 语序的移位 等现象, 这些特征也正好配合附着成分的传统定义 Spencer 似乎是意识到从历时眼光观察附着成分的合理性, 故言 : 5

14 Typically, clitics are function words, such as modal participles, conjunctions, pronominals or auxiliary verbs. Historically, they generally develop from fully fledged words and frequently develop into inflectional affixes.in general, cliticization is freer and less restricted lexically than affixation, in the sense that clitics will typically attach themselves to any old word provided it is in the right position in the sentence, while affixes usually only attach to specific classes of words or stems. (Spencer, Andrew 1991) ( 一般而言, 附着成分属于语法词, 如结构助词 连词 代词等 从 历史语言学上来讲, 它们由完整的词汇发展而来, 往往成为形态标 记 一般上, 附着成分作为一种词汇成份比形态标记更为自由 既 是说附着成分若处于句中的有利位置, 一般上会依附于临近的任何一 种词汇而形态标记必须依附于特定的词类或词根 ) 从语音上讲, 我们不应该强行定义附着成分不做 单一话语 或是无声调的, 而应该看到所谓的附着成分实际上就是一种语音弱化形式罢了 所谓语音弱化可以是轻读 缩减音节的连读或甚而可能是合音后的词尾成分 Crystal 之所以会要求附着成分在语音上的非独立性是因为语音的非独立往往是语音弱化的自然结果, 弱化的语音都需要依赖它周围的重音才能出现在话语中 不过语音的弱化是一个程度问题,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语音弱化的附着成分都会呈现出语音上不能 单一话语, 或必然会是无声调的 从形态学上讲, 附着成分必然是一种粘着语素, 但是我们也不需要过分注重附着成分在形态学上的既定地位 ( 它是词汇还是词缀并不重要 ), 而是要注意附着成分是正在脱落词汇特征的形式, 故言 a FORM which resembles a WORD 同样的, 词汇特征的脱落亦是一个程度问题 至于词汇特征的脱落 ( 语法化过程称之为 decategorialization) 包括了哪些现象, 语法化的研究就指明可以从多方面来观察, 其中包括了 : 语音弱化 (phonological reduction); 语义虚化 (generalization); 结构重新分析 (reanalysis); 语言形式的共时分歧 (divergence) 等 这些现象将在行文中结合汉语的实际语料进一步解释, 揭示哪些是汉语的附着成分 6

15 第三节 西方语言学里的附着成分 附着成分引起重大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现象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对于语音学家来说, 关注附着成分的重点在于其语音弱化现象 ; 对语言形态学家来说, 附着成分的魅力在于其形态状况 (morphological status), 即是词汇还是词缀 ; 对变换语法学派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来说, 附着成分的语序变化则成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由于附着成分在多层领域中都有研究意义, 而且在语音 语序 形态等各方面都有强烈的个性, 故我们认为附着成分应该列为一种新的语言封闭类 (closed-category) 来研究, 体现它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单位的整体性 本论文就采取了这样的观点, 试图系统地研究附着成分在汉语里的表现及其影响 不过在讨论汉语的情况之前, 我们必须先看看西方语言学对附着成分的研究概况, 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有个整体的认识 最早对附着成分作出系统研究的文献之一是 Kayne(1975) 6 他利用形式语言学派分支下的变换语法框架探讨了法语的语序问题, 从而提出了确认附着成分的几种标准,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音的弱化和语序的变化 Kayne 也根据了法语语料, 认为所有附着成分都必须临近于动词结构 ; 不过, 经过了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发现附着成分临近于动词虽然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也不是必然的情况 在 Kayne 这篇文章里, 他主要关心了附着成分的语序问题, 认为语序的变化是移位的结果, 现在总体概括变换语法对于附着成分移位的一些看法 : 移位 (movement) : 层次内部移位还是跨层次移位法语的代词在替代直接宾语的名词时, 在语序上出现了变化 : (1a) Jean / vois / le livre. (1b)Il / a lu / tous / les articles. Jean 看到 / 这本书他 / 已经读了 / 所有 / 那些文章 *Jean vois le( 它 ) *Il a lu les( 它们 ) Jean le vois Il les a lus. 名词 le livre/les articles 是谓语 vois/ a lu 的宾语, 在谓语之后出现 ; 不过当名词由附着成分代词 le/ les 替代时, 附着成分就必须在谓语之前 即是说, 7

16 附着成分代词似乎与之对应的名词占据了不同的句法位置, 或者附着成分似乎必须做出句内移位 提出一套规则来准确地描述和预测附着成分的语序变化成为西方语言学家的中心课题 七十年代中期的移位理论属于初级阶段, 而当时附着成分的移位现象普遍被认为只限于它所从属的层次结构 (clause mate restriction), 如 : (2) Nous / avons essayé / de / comprendre / ces livres. 我们 / 已经试图 /( 介词 )/ 了解 / 这些书 Nous avons essayé de les comprendre *Nous les avons essayé de comprendre 此句的附着成分 les 只能在自己的从句层次内移位 ( 由介词 de 标记的从句 de comprendre 内移位 ), 不能移到主谓语 avons essayé 所统领的层次 (domain restriction) 不过这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 如法语的使成句 (causative) 里的附着成分就有跨结构移位的表现, 如 : (3) Elle / fera / manger / ce gâteau / à / son enfant. 她 / 会使 / 吃 / 这个蛋糕 /( 介词 )/ 它的孩子 ( 她会使她的孩子吃这个蛋糕 ) *Elle fera le manger à son enfant Elle le fera manger à son enfant 附着成分 le 替代 ce gâteau, 却必须跨越层次结构依附致使动词 fera 而不是从句动词 manger 这种跨层次移位也称为 clitic climbing 在法语里头, 跨层次移位的现象基本上限于致使句, 但在其他语言里却更为普遍, 如 : (4a) 意大利语 : Mario / gli / continua / a / raccontare / stupide storie. Mario/ 他 / 继续 /( 介词 )/ 讲述 / 无聊的故事 (Mario 继续对他讲述无聊的故事 ) (4b) 葡萄牙文 :?A quem / a / queres / que / eu / apresente t? 向谁 / 她 / 你认为 /( 介词 )/ 我 / 介绍? ( 你认为我应该把她介绍给谁?) (4c) 旧西班牙文 : non-les / querién / tornar / palabra. 不 - 他们 / 他们要 / 回复 / 词汇 ( 他们不要向他们回话 ) 8

17 在 Wackernagel( 1892) 的经典文章里, 他指出轻声的附着成分常常占据了谓语结构 (clause) 的第二位置, 被往后的学者称为 Wackernagel s Law 7 不过以上的论述已然显示所谓的第二位置 (2nd Position) 并不一定是附着成分从属的那一层次, 也可能是句位层次 有些研究甚至认为附着成分移位后所占据的第二位置是在音位层次 ( 即第一个重音位置之后 ) 附着成分复指现象 (clitic doubling) 移位理论的基石是建立在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 之上, 认为语序即是句子里各类成分的既定的位置, 所以附着成分的错位被视为成分移位的结果 不过, 在许多语言里的复指代词 (resumptive pronoun) 的复指现象就似乎对移位理论的说法提出了置疑 如见下例 : (5a) 法语 : Miguelito / le / regaló / un caramelo / a / Mafalda. Miguelito / 她 / 给 / 一粒糖果 /( 介词 )/ Mafalda (Miguelito 给 Mafalda 一粒糖果 ) (5b) 希腊文 : Ton / idha / ton / Petro. 他 / 看到带第一人称标记 / 那位 / 彼得 ( 他看到彼得 ) (5c) 西班牙文 : Lo / vimos / a / Juan. [ 我们 ] 他 / 看到 /( 介词 )/Juan ( 他看到了 Juan ) (5d) 罗马尼亚文 : L i - / am / văzut / pe / Popescu i. 他 / 我已经 / 看到 /( 宾语标记 )/Popescu ( 我已经看到 Popescu 了 ) (5e) 里巴嫩阿拉伯文 :hkit / ma- / o i / la / Karim. 已经说了 - 我 / 跟 / 他 /( 介词 )/Karim ( 我已经跟 Karim 说了 ) (5f) 现代犹太文 : beit- / o i / šel / ha-more i. 屋子 / 他的 /( 介词 )/ 那位老师 ( 屋子是那位老师的 ) 9

18 在这些句子里, 附着成分代词复指了句末的名词 附着成分代词在谓语动词前出现若是宾语论元 (argument) 的移位, 那么谓语动词后又重复出现的名词宾语就不好解释了 随着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附着成分语序变化的说法也愈发复杂 对移位理论的挑战促使了往后的文章着重探讨移位的附着成分与其原配位置 (source position 或称 SP) 之间的关系, 即语序的不同是否真是移位造成的或是另有其因? 本文并不准备系统讨论在这一传统下的附着成分的研究, 我们只需要了解到附着成分语序变化的复杂性, 而从移位理论来试图规范这类变化的语言学家至今还没有达到共识 需要说明的是, 语序的差异不是附着成分的必然特征, 许多语言的附着成分并没有表现出移位现象 既是说, 附着成分与之相应的完整形式都占居了同样的句法位置, 如英语的动作助词 (auxiliary verb) 介词或代词的附着成分形式就没有 移位, 如 : (6a)She will/ ll have to find a new job soon. (6b)Jonathan saw him/ em. (6c)I am/ m going to/gonna buy some groceries. 这些成分经过高频率的使用而产生了语音弱化现象, 故也能称为附着成分 据此,Zwicky(1977) 提出了对附着成分的基本分类方法, 分为普通附着成分 (simple clitic) 和特殊附着成分 (special clitic) 两类 8 普通附着成分指的是那些没有语序变化的语音弱化成分 ; 而特殊附着成分则是有语序变化的语音弱化成分 具体说到汉语的情况,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汉语的附着成分基本上是普通的, 不过在某些方言里的附着成分却出现了不规则的语序现象 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章节里讨论 3.2 附着成分到底是哪一层次的单位? 移位理论的另一假设是 : 附着成分是独立运用的句法单位 (syntactically independent element) 因为非独立的单位必须粘着于其他成分而并不能够独自进行移位 这就是区分附着成分和词缀之间的重要特征, 所以对于附着成分在形态范畴上的定位 (morphological status) 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 Zwicky(1977) 一文中便试图列出了一系列辨别两者 10

19 的方法 9, 却发现某些附着成分较像黏着性强的形态标记 (inflectional affix), 而有些则较象可独立运用的语素 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先 前的观点, 即附着成分各种特征的不稳定性是一个处于过渡形式的自然产 物 由于针对附着成分移位的说法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 近二十年来的研 究就着重在 :(i ) 把特殊附着成分与之附着的词根 ( 即 附着成分 + 词 根 如法文 le vois, 此后称附着结构 [clitic group]) 视为一组融合的词汇, 是未经过移位直接进入句子表层的单位 ; 还是 (ii) 坚持通过移位理论诠 释, 单独把附着成分视为移动单位 前者是把附着成分当成构词词缀 ; 后 者则把附着成分当成独立词汇 由以上的总结, 我们不难看到西方对附着成分的研究不外乎围绕着 它的特殊语序变化和如何准确地描述附着成分的形态身份这两大课题来进 行, 或言附着成分的 syntactic variation 和 morphological status 语序问题的研 究几乎完全从形式语法学的框架出发, 提出了移位 词组语缀 (phrasal affix) 等模式的解说 不过我们认为探讨附着成分语序问题的努力有不足 的地方 : 其一, 从移位理论等框架来看探讨附着成分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 附着成分语序变化的表面现象, 完全把标志着附着成分的语音弱化特征排 除在附着成分问题的考虑之外, 有以偏概全之嫌 ; 其二, 语序变化的研究 一面倒利用形式主义的观点和理论, 倾向于停留在假设规则的描写层面 上, 而不能解释语序移位背后的动因 附着成分在形态形式的定位则是长 期困扰着语言学家的另一个难题 这是鉴于特殊附着成分在句法结构的相 对独立性 (structural independence ) 和语音结构上的非独立性 (prosodic dependence) 造成了理论解说上的矛盾 既是说, 多方面的语序研究表明了 附着成分既不是一个语音完整的词汇 (prosodic word), 亦不是一个完全粘 着于词根的词缀 (structurally dependent affix) 上的难题 : 我们认为从语法化的角度观察附着成分现象可以很好地 化解 以 (i) 语法化理论在论及附着成分的时候将语音现象 结构现象 语义现 象等结合起来讨论, 根据语言的历史发展事实解释了附着成分种种 表面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深层的动因 我们用语法化角度来探讨 附着成分的语序变化时, 并没有把语序提升到标志附着成分最为突 11

20 出的特征, 而是把语序变化列为语法化的伴随特征之一 10 这样处理也较符合附着成分的实际语言状况, 解释了普通附着成分和特殊附着成分之间的差距, 能够为语序变化做出较可信的解释 ( ii) 语法化理论为词汇和词缀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座很好的桥梁 通过语音弱化 语义虚化 结构重新分析等现象的不平行发展, 成功地解决附着成分语音和形态结构不对称的矛盾, 也回答了在形态学框架内为附着成分定位的问题 通过对汉语附着成分的初步研究, 我们得到了以上不成熟的想法, 而这篇论文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尝试 当然, 要能够将语法化理论完美地运用到附着成分各个现象的解说还有一段漫长的过程 第四节 汉语中的附着成分 附着成分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是在汉语语法学界内却不是一个常见的字眼, 更不必说到有任何专著来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 汉语语法学家在篇章的探讨中会零星地提到附着成分, 却也是不规范性的用法 在近期的研究中, 石毓智 (2003) 则通过动补结构的发展, 阐明了汉语语法系统的语法化过程, 其中也就有较多对附着成分的思考 他依据 Hopper & Traugott(1993) 所提供的语法化量标 : 实词 语法词 附着成分 形态标记 (content item grammatical word clitic inflectional affix) 把附着成分定义为 : 附着成分 (clitic) 是介于实词和形态标记之间的一种语言形式 (Jeffers & Zwicky, 1980) 他们具有实词的性质, 但是不能独立应用, 必须依靠于一个语音重音 (phonological host) 才能出现 (Spencer, 1991:350) 与语法词(grammatical word) 不同的是, 附着成分的语音形式已经弱化, 不再能负载一个重音 现代汉语的附着成分主要有 : 12

21 一些高频率的结果补语 量词 结构助词 复数 们 语气词等 11 这个定义亦是站在语法化研究的角度看待附着成分, 和我们先前的定义是吻合的, 认为附着成分是一种 过渡现象 而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语音弱化 石毓智老师也指出在汉语里的哪类词语可能是附着成分, 但是并没有继续具体解释为什么 石老师对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贡献是此论文的启发, 我们要延续这条线索, 系统地从各类词语着手, 看看汉语附着成分除了语音弱化之外还是不是有其他的特征 普通话里的语音弱化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但并不是所有的语音弱化成分都是附着成分 比如大部分的动补结构的语音形式是前重而后轻, 但这纯粹是汉语的音韵现象, 和附着成分并不一定有关系 有的则利用轻重音来辨别词义, 如 东西 两字念得一般重指东边西边, 后一字读轻声则指事物 普通话里更有一大批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要读轻声, 如 太阳 衣服 事情 喜欢 知道 干净 糊涂, 但这些都属于习惯性地念轻声, 很难说是有什么规律可循 依据利用语法化角度来处理附着成分的前提, 我们所要关心的是那些念轻声的语法成分 林焘把这分成主要的以下几类 : ( 1) 语气词 吧 吗 呢 啊 ( 2) 后缀 们 子 头 么 ( 3) 助词 的 地 得, 了 着 过 ( 4) 方位词 上 里 ( 5) 重叠动词的第二音节 ( 说 ) 说 ( 看 ) 看 ( 想 ) 想 ( 6) 趋向补语 ( 走 ) 出 ( 拿 ) 来 ( 出 ) 去 12 林焘先生从纯实验语音研究所得出的归类结果很有参考价值 如上所言, 石毓智老师认为其中的语气词 后缀 们 结构助词 趋向补语等是典型的附着成分 不过 了 着 过 重叠式的第二音节和情态标记 得 等其他轻声语法成分则被列入更为虚化的形态标记, 因为它们在语音上 除了不能负载重音外, 还失去了调值, 而且韵母还常会变成一个较弱的央元音 [ ], 在适用范围上 搭配能力或者能产性比附着成分的要高 13 13

22 4.1 汉语的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注重以上的区分是有道理的, 因为一般印欧屈折语的形态标记从观念上就很容易和附着成分区分开来, 但是这个环节在汉语里就非常模糊 多数利用拼音文字为书写符号的印欧语言把形态标记的特点反映在书写体系里, 既是词根与形态标记的拼音符号之间没有书面上空隙, 反映了语音上无停顿的语言事实, 也反映了形态标记不是词而是构词的语素 在另一方面, 有一部分的弱音语素和词根之间也没有语音的停顿 ( 如英语 - s/- ll/- em 等附着成分 ), 但是弱音语素和词根之间却利用标点符号隔离, 表明这些并不是形态标记而是负有词汇特征的附着成分 汉语在这层关系上则极为模糊 首先, 身为孤立语的汉语就被公认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 故也较侧重利用分析式 (periphrastic) 的手法来标记各种语法功能 如用词汇手段 刚才 昨天 以后 等副词表时态 些 群 一类量词表复数等 当然, 汉语里也有 了 着 过 和 们 等较为语法化的成分, 在汉语系统中列为词缀或附加成分 这一小撮的虚化语素既有相当的能产性又在实际运用中呈现语音弱化现象 它们是汉语的语法词 附着成分还是形态标记呢? 可能是因为汉语并不是真正的屈折语, 所以形态标记作为一种能产的构词手段并没有固定化为汉语系统的现象之一 这间接造成了汉语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之间的界线模糊的现象 我们需要回归到更为基本的语言现象才能确立两者之间不同的实质 以下用实例来说明问题 : 例如汉语常用的体标记 (aspectual marker) 了 着 过 是粘着语素, 属于虚词一类, 而在实际语言中也常常是读轻声 根据这些条件, 我们似乎也可以把 了 着 过 当成有词汇特征的附着成分 不过相等于 了 着 过 功能的英语成分是 -en/-ing/-ed 等形态屈折变化 ( morphological inflexion) 这些并不是附着成分, 因为这些固定的形态标记已经失去了作为词汇的特征 -en/-ing/-ed 跟 了 着 过 一样, 亦是通过高度语法化形成的 ; 但它们最终与词根结合而失去了词汇特征的, 成为搭配能力和能产性高的形态标记 有鉴于 了 着 过 的语法功能和广泛适用性, 朱德熙称之为动词后缀而并非词汇, 但是这些成分在汉语体系中又常被认为是虚词, 被冠上了词汇的特征, 表明了它们的形态身份 14

23 ( morphological status) 并不明确 我们把 了 着 过 归类为虚词有可能是因为跟一般的形态标记相比, 汉语虚词自成音节而形态标记却在语音上必须依赖词根的尾音来确定 如持续标记 -ing 的运用在不同的词根后面就念不同的音节 :want wan-ting / play pla-ying / hide hi-ding 能不能够利用 自成音节 的特征来确立形态标记的问题较复杂, 必然牵涉到形态学根本的定义问题, 因此我们不准备深究, 在此只提出来供往后参考 再看普通话的复数标记 们 在北京话里已经轻读, 其用法是粘着于代词或表人的集体名词两大词类之后表复数 在汉语体系中的一般认识也是将 们 归为后缀, 因此 们 似乎并不符合附着成分拥有词汇特征的要求 同样的, 英语里相等功能的 -s 也不属于附着成分, 因为它不是词而是一种形态标记 不过 们 和 -s 有本质上的差别, 因为 -s 已达到了能产性极高的程度, 可以相当随意地跟任何名词搭配表复数 ; 们 的使用范围则限于代词和表人的集体名词之后 而且 们 对立于单数的用法并没有严密化, 如没有带 们 的名词并不一定表示单数 老师带同学们去野餐 中的 老师 并不一定指一位老师, 也可能是一群老师 从这一点上, 我们认为 们 仍然是附着成分而未发展到形态标记的程度 以上的分析表明, 了 着 过 和 们 是词还是非词的形态身份不明确 但从语法特点来看, 我们倾向把 了 着 过 视为高度语法化的派生形式 (derivational affix), 而 们 才是真正的附着成分 可见, 在汉语里区别出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汉语的词缀系统只是列出了一组能产性较强的语素范畴, 但这个范畴并不完全等于附着成分 多数的西方语言系统都属于屈折型或黏着型的, 而其形态标记虽是语素却并不归入词汇 (lexicon) 范围 如英语的词缀 -ful 和 -able 是从实词 full 和 able 中演化而成的, 但英语在利用 beau-ti-ful/plen-tiful thin-ka-ble/pla-ya-ble 等词时并没有把 -ful 和 -able 视为词汇 汉语身为孤立语并没有大量的屈折标记, 了 着 过 等体标记在语法功能 语音特征和能产程度等方面虽都足于构成真正的 affix, 但是汉语系统仍然把它们视为词汇范畴的一类 ( 虚词 ) 这也可能是因为汉 15

24 语语音系统和词汇构造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观念, 即自由运用的单音节语 14 素相等于词汇 拿 过 的语法化过程为例, 其前身是表示动作行为的 实词, 如 过马路 过天桥, 后来经过语义虚化而成为表动态经验 的标记, 如 玩过 吃过 这一过程虽然使 过 成为一个高度能 产的体标记, 在汉语使用者的眼里 过 仍然是词汇 这就造成了区分附 着成分和形态标记的一大难题, 因为附着成分有词汇特征而形态标记完全 没有, 这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但两者在汉语系统里却都可能存在于 完整的词汇范畴, 并没有像西方语言那样明确 当然, 我们可以问 : 如 果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之间的差别那么不明确, 为汉语作出两者之间的差 别符合实际状况吗? 有意义吗? 这正是本论文的一种尝试, 因为可以肯 定的是, 汉语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孤立语, 对于汉语的形态变化有很多悬而 未决的问题 我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对附着成分的探讨, 为汉语形态变化的 研究做出贡献 以上的分析说明的有两点 : 其一, 语音弱化形式虽然是附着成分的 重要特征, 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单凭语音特征一点来界定附着成分 这是因 为语音弱化的原因众多, 实词语法化为附着成分只是语音弱化的可能原因 之一, 故并不是语音弱化成分就必然是附着成分 其二, 即使语素的语音 弱化是因语法化而起也并不代表该语素就一定是附着成分, 因为进一步语 法化成功的形态标记也多数承传了语音弱化的特征, 而且在汉语系统中还 多半保留了词汇的身份 也就是说, 有没有保留词汇特征作为辨别附着成 分的条件可能并不适用于汉语的实情 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认为判断附着 成分必须先清楚地了解语法化的其他伴随现象, 综合地从这些现象所提示 的语法化程度来考虑是否把某一语素界定为附着成分 现在我们必须介绍 一些语法化的相关概念, 作为我们用来辨认附着成分的重要特征 4.2 汉语附着成分的语法特征附着成分有其独特的语法特性, 因而才能成为独立研究的对象 那么从语法化的角度探讨, 附着成分应该有哪些特点呢?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的是, 附着成分的产生不是突变性的而是随着语法化过程循序渐进的 我们若采用语法化量标 ( 实词 语法词 附着成分 形态标记 ) 的说法, 那么 16

25 从实词到形态标记的发展必然要经过语法词和附着成分两个阶段, 实词不可能一跃而成形态标记, 也不可能一跃而成附着成分 从更微观的角度说, 阶段之间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连续系统 (continuous) 而不是跳跃性的离散个体 (discrete) 实词到语法词的转变, 语法词到附着成分的转变, 直到附着成分至形态标记的转变, 都是渐进的 如果我们将实词和形态标记当作语法化过程的始点和终点, 那么它们之间的发展阶段都可以当作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 我们要说明的是, 由于语法化是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如何判断具体成分到了怎么样的过渡阶段才属于附着成分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如前所述, 附着成分作为其中的阶段点, 它所应该呈现的特征本身就是个备受争议的灰色地带, 而且可以用来标志阶段点的各种特征又不是平行发展的 若举某一语法化成分在共时层面上的特征, 就常常会发现它的语音 语义 语法等都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变化的, 故才会产生各种不对称的现象 因此若我们列出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特征要求附着成分硬性地符合, 不但不能反映语言事实, 也不可能解决如何判断附着成分的问题 可以说, 划分语法词和附着成分作为这个发展轴上的两个阶段点在某程度上是为了理论表述的便利, 并不是说二者真的拥有鲜明对立的具体特征 不过, 这并不是说语法词和附着成分的划分没有实质意义 因为实际语言的资料告诉我们, 开始语法化的成分并不一定会完全发展成形态标记, 在很多情况下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停留在过渡阶段之间, 而附着成分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点 其实我们较倾向于称附着成分为一种发展阶段, 因为在语法化量标上划上阶段点号似乎是说当所应有的特征发展到了某种程度才可称得上是附着成分 语法词或形态标记, 而这正是我们所反对的 根据汉语的情况, 我们采取的方案是把各阶段范围定上一个主要的转捩性特征, 再根据其他的伴随现象来正确地判断成分是处于哪个阶段范围 我们也可以将转捩性特征视为某阶段的必要条件, 却不是充足的条件, 因为这个转捩性特征一旦产生就往往会把其特点带入到下一个语法化阶段 例如语法词的转捩性特征是语义上的虚化, 到了附着成分的阶段, 语义虚化的特点仍然存在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发展 附着成分的转捩性特征则是语音形式的弱化, 而成为形态标记后的成分一般在语音上也会不断弱化 从印欧语的观点来 17

26 说, 附着成分还应该呈现逐步脱落词汇特征的现象, 但上文已然揭示了这个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 同样的, 按屈折语料的研究, 形态标记的转捩性特征应该是词汇特征的丧失, 不过汉语并不是曲折语, 故此特征也不能用来描写汉语的形态标记 汉语有没有形态标记? 若有的话, 那么其代表性的特征又是什么? 这都是值得细细考究的问题 据初步的思考结果, 我们认为语法成分可不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运用来表示其抽象的语法内涵是汉语形态标记的转捩性特征 语音弱化不能成为标示附着成分的充足条件是因为该特征也会过渡到形态标记的范围,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利用其他重要的伴随现象加以验证 虽然语言虚化的整个过程都涉及了语义 语音和语法的变化, 但我们可以画出以下的图示简单地表达我们的思维模式 : 实词语法词附着成分形态标记 语义虚化语音弱化自由运用 各类伴随现象在不平行地发展 图中所列的 语义虚化 语音弱化 和 自由运用 是成为语法词 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的三大转捩性特征, 恰好也形成语义 语音和语法三个品面的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 语义虚化 语音弱化或使用范围的扩展在语法词 附着成分和形态标记三个阶段中都可能继续进行, 我们的图示只是在表明各阶段间的转捩性特征, 即可用于定义阶段性的特征 除了这三个范畴的虚化或转变外, 语素的语法化过程还会牵涉到各种伴随现象 我们下面先简略地介绍几种可用来验证附着成分的伴随现象, 解释其理论基础, 然后才在后续章节中利用具体的汉语附着成分加以说明 功能泛化 (generalization) 和能产性 (productivity) 的关系前面所说的语序变化, 是西方学者在研究附着成分时所注重的特征 不过仔细观察, 不难看到附着成分也有其他特殊的语法表现, 如附着成分的搭配选择 在法文里, 附着成分跨层次移位的现象 (clitic climbing) 基本上限于使成句式, 而这个限制在其他拉丁语言中就没有出现 即是 18

27 说, 附着成分的跨层次移位现象在法文中只限于跟使成句式搭配 英语助 动词 (auxiliary verb) 也是附着成分的一类, 而它们在搭配选择上亦有所限 制, 附着成分助动词只能在代词后出现, 如 : (7) She ll have to find a new job soon. *Mary ll have to find a new job soon. 可见除了语序变化外, 附着成分和哪种词类或句式结构搭配也是附着成分 重要的语法表现之一 换一种角度讲, 搭配选择也可以说明附着成分的能 产性是受到限制的 这一概念在理论上符合了语法化的进程, 进一步强化 了利用语法化理论诠释附着成分的合理性 从实词到形态标记的虚化过程之中, 实词的语义泛化是常见的伴随 现象之一 15 语义泛化所指的是, 实词的语义内容为了承担抽象的语法意 义而渐渐变得更为虚化 语法化的研究显示, 语义的虚化并不能孤立地在 实词上产生, 其诱发的条件有赖于某些高频率的特定句法环境 由于成分 的语法化过程是在这些特定的句法环境下开始的, 所以往往语法化的成分 在发展的初期也只能在这些特定的句法环境中出现 随着语义泛化的发 展, 该成分有可能进一步通过类推效应而将其搭配的选择推广到其他的句 法环境中, 成为能产性相当自由的高度语法化标记 这也就是形态标记的 特征之一 从以上的基本解说, 我们明白到一个新兴语法成分的能产程度 是和该成分的语法化程度成正比的 : 实词语法词附着成分形态标记 能产性最低 能产性最高 我们认为, 利用语法成分的能产程度作为检验附着成分的伴随特征是其中一种可靠的标准 至于能产性要达到什么程度或不能达到什么程度才够得上附着成分是较难定位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能产程度的特征作为判断附着成分的参考 我们以语素的虚化语法意义为标准, 观其语法功能是否能够自由地搭配各类词汇或运用到各类句法环境里 理论上的预测是, 附着成分的能产程度仍受限制, 会有不受其修饰的词类或环境, 如 们 作为复数标记只能在人称代词和表人的一般名词后出现 19

28 4.2.2 语素的共时多义性 (polysemy) 和多层形式 (layering) 的关系凡进行语法化的成分都必然会经历一段新旧用法共存的时期 如 了 表体态的用法大约在 10 世纪左右形成 ( 李讷 石毓智 1997), 不过作为表完成义的动词一直长期与之存在 现代汉语通常用 完 取代古时 了 的动词义 过 表体态的用法同样始于 10 世纪左右, 而表 通过地方或度过时间 的动词义虽然至今仍然念 过, 但是词典里并没有把它们列为同一词汇的不同义项 即是说, 两个 过 是同音不同义的关系 从实词到形态标记的发展过程, 成份的语义泛化使之产生了跟原意有别 较抽象的语义 由于这一义项的语义内容较为抽象, 因而也能够承当较为语法性的功能 不过在这个最初的发展阶段, 两种语义的差别往往非常模糊, 语义之间的联系仍有脉络可寻, 故而被视为是同一词汇的多义现象 (polysemy) 如 死 做补语可以表动词义 ( 打死 毒死 ) 也可以表程度义 ( 气死 笑死 ), 不过两种 死 都被认为是同一个词汇 进一步的语法化致使表抽象义的义素得到更彻底的发展, 通过高频使用和使用范围的推广, 抽象义语素往往从原意范围 脱颖而出, 成为独立专门表某种语法意义的标记 (specialisation) 如提到的体标记 过 原本是表动词义 通过 渡过, 后来经语法化而使之成为表经验态的体标记, 而现在的体标记 过 虽然和动词 过 有渊源关系, 但已经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语素了 这也通常标志语法化的成分已经进入了形态标记阶段了 当语法化到这个程度时, 该成分的原义有可能被另一个同义语素所取代 ( 如由 完 取代 了 表具体的完成义 ), 而该语素因为高频率使用的原故也就完全用来表示抽象语法义了 这种词汇分化是为了突显语法标记的表现, 是自然语用的选择 或也有可能该词汇的原意仍然存在于实际语言之中, 但与语法化后的语义被认为是不同的语素, 只是同音词的关系 ( 如 过 ) 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语法化现象提出附着成分的另一个伴随现象作为检验的参考 理论上的预测是, 因为附着成分是未能够语法化完整的语素, 所以附着成分的虚化语义往往会与它语法化前的原语义形成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就是说, 附着成分的虚化义往往会与其原来的语义在共时平面 20

29 上共存于一个词汇之中 不过从语言形式上来讲, 因为附着成分的虚化义是为了承担某种语法功能, 所以其外在形式又跟原义词有所区别, 具体表现在语音的弱化 附着成分的基本定义本就是一种语音弱化形式, 在实际语言中与原词的形式构成一对双层形式 (layering) 的语素 ( 如英语的 - ll/- s 相对于 will/is, 法语的 me/te/le 相对于 moi/tua/lua, 汉语里就相等于同一成分的轻音与重音 ) 语法化过程对语义的影响是使之更为抽象, 或是更具语法性,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在形式上要求与原义词作出区别 这是语言功能分化的自然进程, 而语音的弱化往往就是这个要求形式变化的结果 因此, 附着成分的双层形式现象从语法化理论中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可以观察语音弱化的语素与其形式完整的原貌语素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否仍然同属一词 ( 或已然进行了词汇分化 ), 在语义上与原词的抽象程度, 在功能上是否比原词更具语法性 这些伴随现象也是检测附着成分时有力的旁证 对等句法关系 (parataxis) 依赖句法关系(hypotaxis) 和从属句法关系 (subordination) 语法化理论对于具有语法性语素的虚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探讨, 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 其中揭示了句法环境对于触动语法化的重要性 语素只有在适当的句法环境下才能开始语法化, 而随着语法化的进程这个句法环境的内部关系也会跟着改变 前两项所述皆是单个语素在成为附着成分时所可能会产生的伴随现象 其实这些变化在怎么样的句法环境里才会产生也是确认附着成分时的重要考据 语素的语法化由实词到形态标记, 亦是该语素由独立转向粘着的过程 从一个结构关系的角度来看, 语法化的成分与其所粘着的词根之间也是由两个独立的成分而逐渐紧密结合的 语法化理论对这种句法环境的变化有具体的描述, 提出了谓语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语法化过程中的发展步骤 (grammaticalization across clauses): 对等关系依赖关系从属关系 parataxis hypotaxis subordination 21

30 两个或多个相邻的语素成分构成一个特定的句法环境 ( 其句法环境的外在表现就是语序 ), 这个句法环境内成分之间的关系在未开始语法化前通常都处于对等关系 (parataxis) 既是说, 成份之间虽然在语义上相互联系而组成有意义的语序, 但各成分在运用上却是独立的个体 成份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在结构上的, 所构成的词组也较象是临时性组织, 它们之间形成的联系全赖于人们的推理或对语境的认知能力 (inference) 试看凯撒大帝的拉丁名句 :Veni, Vidi, Vici ( 我来了 我看了 我征服了 ), 三个结构独立的谓语词组并排, 但它们之间在语义上显然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这种联系并非通过外在标记或语法结构形成的, 而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韵律特征 (prosodic feature) 所暗示的 当对等关系的句法环境进入语法化的发展轨道时, 或其中的一个语素, 或整组谓语结构都会经历虚化过程 这个过程不只导致语法化成分在语义 语音 语法上的虚化, 也致使所处的句法环境产生结构关系上的变化, 即是在结构上从对等关系转化为依赖关系 (hypotaxis) 处于依赖关系的谓语成分仍然有相当的自主性, 但其结构紧密性更甚于对等关系, 也就是说它们是相对独立的 与对等关系不同的是, 两个谓语成分除了有语义上的联系, 在结构上也巩固成为一主一附的语法单位或结构了, 如英语中的 if 谓语结构 because 谓语结构 although 谓语结构等拥有从句成对的关系结构都属于依赖关系 长期的运用使这类邻近并列的谓语组合成为固定的结构模式 朝这个方向发展的组合可能进而成为从属关系 ( subordination), 也就是附属谓语成分进一步融合嵌入 (embedded) 主要谓语成分当中, 成为主要谓语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两个成分之间是由结构关系转变为形态变化关系了 这种句法关系的变化也可视为一种结构的重新分析 (reanalysis) 回顾先前的讨论, 我们记得附着成分可以说是一种过渡现象, 表现为一种粘着语素却又是相对独立的词汇 从这里我们不难推论, 依赖的结构关系是附着成分产生的有利句法环境 我们也可以推论语法化成分的形态发展与其处在的句法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 ( 句法环境的变化 ) 对等关系依赖关系从属关系 ( 形态身份的变化 ) 词汇附着成分形态标记 22

31 我们并不是说依赖关系的句法环境是附着成分形成的必要条件, 但它绝对是产生附着成分的有利环境 通观汉语的句法结构类型, 属于依赖关系的句法环境有动补结构和偏正结构, 而汉语的附着成分无例外的都产生于这两个结构中, 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的说法 故此, 我们在检测附着成分的过程中, 可以探讨句法环境与结构位置对语素成分的影响, 从而验证其形态身份 第五节 研究目的 方法与价值 附着成分的说法始于生成语言学, 而且广推至英语以外的拉丁语系和日耳曼 (Serbo-Croation) 诸语系时才真正受语言学家的瞩目的 附着成分之所以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 是因为它的特性涵盖了语音 语序 形态学等多方面的课题 附着成分的研究随之也成为生成语言学 类型语言学 语法化理论 音系学等专科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语言学界的各个领域逐渐取得了一种共识, 即语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已经不能够闭门造车, 有必要结合各学科的认识以取得更全面的解释 附着成分这一课题正好为跨语言学科的努力提供了最好的切入点 至于汉语附着成分尚无系统的研究, 但我们认为附着成分的概念适用于汉语, 只是在汉语里的具体表现未必等同于其他语言 我们的工作就是对汉语里 ( 包括方言 ) 的附着形式现象作出系统的归纳研究, 提出一个适用于汉语的定义, 并对汉语的附着成分作初步的研究调查 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 : 定义汉语的附着成分可以有语音 语义和语法三方面的标准 作为附着成分必须在语音上弱化, 这个特征是最基本的标准, 也跟其他语言的附着成分相同 不过, 汉语的语音弱化程度可以基本分为三类 : 其一是简单的轻读, 即附着成分保持着本身完整的音节, 只是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以轻声或无声调的形式出现 其二是融合或结合, 即附着成分与其词根形成连锁的单一音节 这个音节常常并不符合汉语或方言的语音规律, 只不过因为附着成分的语音已经弱化到一定的程度而可以与其所依附的音节速读为一个单位 这类附着成分往往在书面字体上仍然与词根区分开来 其三是合音, 即是由于频密的使用率而使得词根和附 23

32 着成分完全融合成一体, 成为一个完整的 新的 规范的音节, 在书面上也是用一个字来取代的 从轻读到连读以至合音是语音上的一种减缩过程 在我们探讨的语料中 ( 特别是方言语料 ) 常出现同一种词组里存在着多种发音的情况, 这标示着多层形式 (layering) 的现象, 也说明了附着成分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 并不是随意产生的或一成不变的既定成分 我们认为不论是轻音 连读甚至合音都可能是附着成分语音弱化的表现, 只要语素成分没有进一步语法化成为形态标记 ( 其特性是最大限度的自由搭配运用 ), 那么它就仍然是附着成分 附着成分在语义上的特征是语义的虚化 附着成分是正在语法化或中途停止语法化的语素成分, 因此它的语义必然因泛化而逐渐承担了某种语法意义 在检测附着成分的过程中, 我们关心了某语素在语义上是否出现了共时多义的现象 (polysemy), 义项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明确的泛化迹象, 而语法化后的成分是否承担了相对能产的语法意义 这些语义特征都暗示着被考察的语素可能是附着成分 最后, 附着成分在语法上有相当多的特性, 如我们上面谈到的能产性 (productivity), 也就是附着成分使用范围的广度 附着成分在语音上能够弱化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使用范围广, 导致它的使用频率也高,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附着成分是相当能产的 不过附着成分的使用又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譬如只能与某种词类搭配 英语中最为能产的语素多半是那些附着于词根的形态标记, 如复数标记 -s 体标记 -ing/-en 时态标记 -ed 等 ; 然而这些即是语音弱化又语义虚化的成分并不是附着成分, 而是形态标记 主要原因是它们的语义虚化到了一定的程度, 使用范围也达到了极限, 能够最自由地跟名词或动词搭配 ; 这些语素也不能被视为词汇 反观汉语的情况就有所不同 汉语是孤立语, 许多语法的标记如复数标记 们 体标记 了 / 着 / 过 等既有一定的能产性, 但又不失其词汇的身份, 这就为定义汉语的附着成分创造了难题了 我们的做法是不拘泥于形态身份的标签, 而直接窥探语法化成分的能产程度 其实标记的能产性跟语音的弱化一样, 亦是一种程度的问题, 是一种 量 上的幅度 要到什么程度的能产或不能超过什么程度的能产才算得上是附着成分呢? 我们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定义 除了能产性最高的形态标记 ( 如 24

33 了 着 过 ) 由于完全失去了词汇特征而不能列为附着成分之外, 我们倾向把汉语里众多能产却又受到限制的语法标记成分视为附着成分来探讨 本文的论述虽然把语音 语义和语法特性作为检测附着成分的参数, 却并没有硬性地规定这三个范畴的特征都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标签附着成分 我们所注重的是把附着成分视为语法化过程里的一种 中间状态 由于这一过程是动态的 不固定的状态, 所以特征的出现顺序或流失也就相应地不稳定, 将附着成分的定义锁定在某些特征就不切事实 我们通过语音 语义 语法特征的出现来揭示附着成分是为了帮助我们判断哪一类语素能够构成语法化中的附着成分以及它们所处于的阶段, 并不是说附着成分都必然会拥有三个范畴内的某种特性 故本文对附着成分采取的工作定义 (working definition) 是以理论基础为本, 语言特征为副, 从而更全面地考察判辨汉语中的附着成分 除此以外, 汉语方言中似乎存在着很多与附着形式有关的普遍现象, 如 介词 + 代词 的合音和语法化 动词 + 代词宾语 + 补语 的普遍性 复数人称代词的合音现象和一些代词复指主语的现象 (clitic doubling) 等 我们对附着成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解释 此文的价值就在于首度利用语法化的理论基础对附着成分的概念进行分析, 探讨附着成分在汉语里的适用度, 也大胆地利用汉语语料揭示附着成分往后的研究方向 我们希望以附着成分为对象的研究能够解释汉语中的多种现象 25

34 注释一 1 David Crystal,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405 页 Crystal 本身把 utterance 简单地定义为语音上前后都没有停顿的一个单位 若用英语为例, 这个 utterance 的单位无非就是一个 word( 词 ), 不过 clitic 的要求却是即像 word 又 不能够是单一的 utterance 2 即是语音上经过缩减的单位, 因为语音上的缩减而必须依靠其他语音单位出现句中, 如 I m/he s/she ll 3 Spencer and Zwicky, The Handbook of Morphology, Blackwell Publisher 4 Clitic is used here in a sense which has no theoretical status. It refers to any morpheme which shares some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lack of inherent accent, membership in a closed class category (pronominal, auxiliary, discourse particle, etc.), distribu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words of similar function. ( 取至 Aaron Halpern, On the Placement and Morphology of Clitic, California: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pp. 1) 5 Paul J. Hopper &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Kayne, R.S., French Syntax. The Transformational Cycle, Cambridge: MIT Press, Jacob Wackernagal, Über ein Gesetz der indogermanischen Wortstellung, Indogermanischen Forschungen 1, pp Arnold M. Zwicky, On Clitic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比如提出词缀的运用和所影响的范围不跨越词汇层次 (immunity to ellipsis), 我 们用英语的持续态来解释 : 我们可以说 dancing and singing 却不能说 *[dance and sing]ing 不过, 英语的附着成分同样受到这个限制, 如我们不说 *[Bob and Mary] s house / [He and Mary] ll have to go now 在没有连词的名词结构里, 这一限制似乎又 不生效, 如说 :The woman I met yesterday s dog / Those that came s award / To anyone who was there s surprise 故有学者如 Carstairs(1981) 认为附着成分是词组层次的标记 (phrasal affix) 10 论文将利用汉语方言语料, 尝试通过结构重新分析 (structural reanalysis) 的方 法解释为什么可能会有 移位 的现象 11 石毓智 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 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 北京 : 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2003 年 174 页 12 林涛 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 北京 : 北京出版社,1997 年 181 页 13 同上,175 页 14 这里自由运用并不等于能够独立成句或对立与粘着语素, 而是指语素的搭配对象自由 15 Paul J. Hopper &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5 第二章 补语位置上的附着成分 第一节 动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我们观察到补语位置是很多汉语附着成分语法化的句法环境 我们 常讨论的体标记 了 着 过 也就是在补语位置上逐渐成为常用的形态 标记的 在还没有开始探讨补语附着成分之前, 我们有必要将补语位置的 语法化过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以便后文的论述 1 动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 表达 使成 语义, 但在宋以前并没有动补结构 为了表达 使成 义, 中古汉语 ( 包括古汉语 ) 所用的方法有三种 : ( 一 ) 利用使动义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是古汉语表达 使成 义 最常见的手法, 如 : (1a) 晋侯饮赵盾酒 ( 左传 宣公二年 ) (1b) 甘其食 美其服 ( 老子 ) 这里的 使成 义是由音调变化所赋予的, 如现代汉语的 好 仍有 好 (háo) 酒 表示美酒和 好 (hào) 酒 表示嗜酒的差别 2 ( 二 ) 利用助动词表示使成的分析式组合 (V + AUX + O + R 或 V + O + AUX + R) 在宋代时期产生, 如 : (2a) 养令翮成 ( 世说新语 言语 ) (2b) 拽弓叫圆 ( 敦煌变文 韩擒虎话本 ) 这里的 使成 义是通过词汇手段, 由助动词 令 和 叫 完成的 ( 三 ) 利用可分离式的动补组合 V+X+R( V= 及物动词 X= 受事名 词 R= 形容词或者不及物动词 ) 在先秦已经产生, 如 : (3a) 城射之殪 ( 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 ) (3b) 予助苗长矣 ( 孟子 公孙丑 ) 这形式一直延续到唐五代时期, 如 : (4a) 唤江郎觉 ( 世说新语 假谲 ) (4b) 制街衢平直 ( 世说新语 言语 ) 可以说 使成 义是 R 的特别句法位置所赋予的 27

36 第三类的 VXR 组合也是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前身, 而 R 就是后来动 补结构的结果成分 VXR 跟现代动补结构不同的最大特征是,V 和 R 是两 个独立的句法单位, 它们之间可以由受事名词隔开 即使 V 是不及物动词 的时候,X 的位置仍然可以由副词或否定词隔开, 如 : (5a) 胡之去已远 ( 世说新语 仇隙 ) (5b) 帝甚不平, 食未毕, 便去 ( 世说新语 汰侈 ) 反观现代汉语的副词和否定词就必须在动补结构之前, 如 已经走 远了 或 没吃完 其实, 宋以前也有 V+R 一起带宾语的格式, 但这些 3 R 只限于及物动词或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 如 : (6a) 广亦竟射杀之 ( 史记 李将军列传 ) (6b) 汉氏减轻田租 ( 汉书 王莽传 ) (6c) 乃激怒张仪 ( 史记 苏秦列传 ) 4 到了唐宋时期,VXR 开始在结构层面上语法化为 VR 紧密结合的动 补结构 证据是, 在这个时期可以看到很多曾经是 VOR 组合的格式因为 VR 结合的关系而转变为 VRO 格式 (O= 受事宾语 ), 如 : (7a) 杀尽一切, 名曰阐提 ( 祖堂集 十一 保福和尚 ) (7b) 其父打碎了个人一件家事 ( 朱子语类 训门人 ) 但是, 这一变化并不完整, 因为有一部分的 VOR 格式由 V 得 OR 格式 替代了,V 和 R 之间仍然可被分离, 如 : (8a), 然做得官好, ( 朱子语类 训门人 ) (8b) 如今未曾看得这正当底道理出, ( 朱子语类 训门人 ) (8c) 所以道, 参得一句透, ( 碧岩录 ) 元时期的动补结构发展有些不稳定的现象, 但是到了明代,VOR 格 式和 V 得 OR 格式由衰落以至消失, 清代的动补格式就与现代汉语基本一 致了 1.1 动补结构的句法关系为附着成分创造的条件从语法化理论上看,V+(X)+R 的组合实是由两个独立的谓词性句法单位组成的对等句法关系 (parataxis), 因为 V 和 R 之间还可以由 X 成分隔开 如果 X 是宾语的话, 既是带宾语的 VO 和 R 的对等关系 ; 如果 X 28

37 位置上是副词或否定词的话, 既是动词 V 和带修饰语 XR 的对等关系 也 就是说在宋以前利用 V+(X)+R 组合来表达的 使成 义是通过词汇手段 来完成的,R 是修饰 V 或 VO 的独立谓语形成分 那时, 汉语系统中没有 一个真正可以表示 使成 义的固定句法结构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当 V(X)R 的对等组合于唐宋时期开始在结构层面上语法化成为 VR 紧密结合的动补句法结构, 其句法关系上也产生了变化 到了宋元明时 期, 汉语由分离的 V(X)R 格式语法化成为 V 和 R 紧密结合 不允许其他成 分隔开的动补结构, 就首次产生了可以表达 使成 义的句法结构, 结果 成分由补语承当 V 和 R 的句法关系也有所改变, 已不是对等关系, 而发展 成一主一从的依赖关系 (hypotaxis) 了 从语法化理论上看, 依赖关系的 发展是附着成分形成的条件之一, 因为附着成分的粘着特性必须在依赖关 系的句法环境下才能产生 因此, 我们认为动补结构的产生对于汉语附着 成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 特别是单音节的结构成分 ( 补语 ) 最易 变成一个附着成分 5 至于动补结构为什么会融合, 简单地说是跟汉语双 音节化有关系 6, 此文无须赘述 第二节 补语位置的附着成分 动补结构的产生, 特别是补语在动补中的结构位置, 提供了附着成分形成的句法环境 不过, 并不是所有的补语都有条件成为附着成分的 其中必须考虑到补语的语义适宜性 使用频率等因素 以下我们从理论上逐步探讨补语是如何成为附着成分的, 从而揭示其促成的各种因素 2.1 动补组合发展的两种模式动补格式 ( 此后可以用 V+R[ Verb+ Resultative] 来标志 ) 是汉语里较新的结构, 通过中古汉语 V ( X ) R 组合的逐步发展, 到了唐宋才成为一组紧密联系的句法结构 动词和补语的紧密句法关系使之产生了 使成 的语法结构义, 成为汉语里最为能产的结构之一 必须说明的是, 所谓动补结构的联系紧密是指动词和补语的句法关系密切, 而并不是用来理解由这一格式组成的两个成分的融合程度 实际上, 具体充当动词和补语的词 29

38 汇成分之间的融合程度呈现了不一致的状况 有些组合停留在只有句法关 系的动补词组, 这些一般是由于特定的语境而临时组成的, 如 : (9a) 看歪 你把那幅画看歪了 (9b) 写昏 写了一整天的字, 我都写昏了 (9c) 读重 这个字要读轻声, 你却读重了 使用频率高的动补结构可能完全融合成为固定的复合动词, 如 证实 推 翻 改善 看穿 等 这类复合动词跟一般的动补结构相比有三点差别 : I. 从语义上看, 这类复合词的词义已经不等于动词和补语的简单语义相加, 而是将动补的结合义虚化了或自身发展出另外的义项 II. 这些动补词汇也不能够扩张成为表可能性的动补格式, 如 * 证得实 / 证不实 推得翻 / 推不翻 等 III. 融合完整的动补复合词相当于一个动词, 拥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性, 可以相当自由的带宾语成分, 如 证实事件 推翻理论 改善环境 等 7 石毓智 (2001) 提出了动补结合的 融合度标, 以刻划不同类型的动补 结构融合过程中的句法或语义特征 句法组合动词 + 附着补语复合动词 融合程度由低到高 其中 动词 + 附着补语 是指一类使用频率较高的组合, 不过跟复合词相比仍具有一定的 能产性和临时性 8, 而且在使用时动词和补语都有自己独立的词义, 在语义上仍然是两个独立的词汇 从句法上看, 这一类组合也可能展现了带宾语的动词特征, 不过当补语与其他动词组合时就不一定能带宾语了 比如 吃饱 喝醉 打死 等的补语也可以说成 喝饱 灌 30

39 醉 吊死, 说明补语的能产性和临时性 ; 不过我们能够自然地说 吃饱 饭 喝醉酒 打死人 却不大能说 喝饱水 灌醉酒 吊死人, 可见后 者并没有完全成为复合动词 动补结构的 融合度标 其实是描绘了词汇形态学中复合词的形成 过程的历程, 动补格式中的词汇所进行的是一种词汇化 (univerbation), 语义的虚化过程必须是在动词和补语高度融合之后才可能进行的 不过, 动补结构的产生不只为词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也是许多补语单独虚 化为语法词 (grammatical word ) 附着成分 (clitic ) 或形态标记 (inflectional affix) 的语法环境 9 既是说, 动补结构除了可能进行词汇化以 外, 也可能单在补语位置上进行语法化 以下刻画了补语语法化的 虚化 度标 : 句法组合动词 + 语法词动词 + 附着成分动词 + 体标记 补语虚化程度由低到高 我们一般认为汉语是一种孤立语, 并不存在屈折形式或形态标记表明语法关系 ; 不过随着动补结构的发展, 汉语也产生了如 了 着 过 一类的体标记成分 石 (2003) 认为 动补结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汉语类型的改变 10 换句话说, 由动补结构的句法组合开头, 动补的发展路线并不限于一种词汇化量标 (cline of lexicality), 也可能通过后项补语成分的不断虚化来成就一种语法化量标 (cline of grammaticality), 引进动词后形态变化的可能性 Hopper 和 Traugott( 1993:112) 针对语法化过程指出了一个相似的概念, 说明语法化的历程可能是多重途径 (Multiple Path) 的 不过他们具体指的是单一的词汇语法化的结果可能造就多种不同的语法功能, 如 de 可能发展为领属标记 的 状态补语标记 得 或状语标记 地 ;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则是在同一种结构环境下 ( 动补结构 ), 也可能出现不同层次的发展渠道 ( 词汇化和补语语法化 ) 至于哪些补语会走向构词的道路, 哪些会倾向语法化, 就取决于个别补语的语义特征了 31

40 2.2 补语位置附着成分的语义特性动补结构是汉语里非常普遍的组词方式, 但是由动补格式组成的词组性质并不一致 上文揭示了在动补结构中的成分可能往词汇化的方向发展, 或补语也可能往语法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所关心的是后一组经历语法化的补语成分, 因为它们常常能够自由地跟多样动词搭配, 能产力强, 在补语位置上表示一种虚化的语义关系, 逐而成为附着成分 由于这是一组封闭类的补语成分, 所以我们可以列举来做更系统地分析 词汇在语法化的过程中, 常常会在语义 语音 语法三个界面上都产生变化, 即是语义虚化 语音弱化和语法上的功能变化 补语位置的语义虚化为我们提供了哪一些补语为附着成分的重要线索 薛红 (1985) 举出了 14 个结果补语 ( 掉 走 住 好 定 见 成 了 完 透 坏 死 动 着 ) 11, 认为它们的语义已经高度虚化, 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依赖所依附的动词而成立, 不能视其为独立的词汇 在这里, 我们要对补语位置语法化的定义作进一步的修正 我们认为在探讨补语语义虚化这一线索时, 必须认识到在补语位置上的虚化成分并不一定是在其位置上进行语义虚化的, 而可能是在谓语位置上先行虚化后再进入补语的 如某些语素在作谓语时本身就产生了许多虚化义项, 故它们在充当补语时也发挥了虚化语义 例如薛红把 成 列入后项虚化成分, 表示虚化的 [ 完成 ] 义, 如 写成 走成 看成 吃成 不过 成 也可以在谓语的位置上有相似的语义特征, 如 事情已经成了 [ 表成功义 ] 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 表成为 变成义 ] 我们发现 成 做补语虽然能产性强, 但是它在补语位置上所表示的抽象语义特征也可以在谓语上出现 既是说 成 的虚化语义很可能在作谓语动词时就已经完成, 然后才进入补语表示 [ 完成 ] 义, 并不属于补语位置上语法化的一例 这方面的补语还有 : 定 ( 拿定 / 锁定 / 坐定 ) 见( 看见 / 听见 / 瞧见 / 碰见 ) 12 完( 干完 / 办完 / 讲完 ) 开( 说开 / 传开 / 看开 / 劝开 / 抛开 ) 等 当然, 我们无法排斥这些补语也可能是附着成分, 因为在谓语位置上先行语义虚化然后再进入补语位置语音弱化, 逐而成为附着成分也是有可能的 32

41 我们又根据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重新考察, 列举了以下的 补语成分, 当作语义高度语法化的补语来研究 : (a) 出 (b) 到 (c) 掉 13 (d) 着 (e) 上 (f) 下 (g) 住 (h) 好 (i) 透 (j) 坏 (k) 死 (l) 得 [ 完成 从无到有 ]: 挤出 想出 看出 做出 展现出 [ 达到目的 结果 ]: 得到 想到 看到 办到 预料到 [ 离开 ]: 走掉 扔掉 丢掉 逃掉 散掉 飞掉 [ 去除 ]: 烧掉 忘掉 吃掉 换掉 打掉 废除掉 [ 达到目的 ]: 猜着 打着 找着 喝着 用着 [ 产生效果 ]: 饿着 气着 冻着 睡着 [ 达到目的 结果 ]: 锁上 爱上 写上 评上 [ 达到目的 固定结果 ]: 攻下 犯下 打下 定下 拍下 [ 成功 牢固 ]: 挡住 捆住 记住 站住 劝住 吸引住 [ 完成 ]: 坐好 打好 站好 写好 算好 办好 考虑好 [ 彻底 程度深 ]: 糟透 看透 脏透 坏透 说透 麻烦透 [ 程度深 ]: 饿坏 乐坏 急坏 忙坏 想坏 气坏 折腾坏 [ 达到极点 ]: 忙死 急死 想死 苦死 气死 开心死 [ 可能 允许 ]: 吃得 穿得 看得 说得 听得 以上所列举的补语都有几个特点 : I. 补语相对能产, 可以相当自由地与各种动词搭配, 成为临时性的动补组合 II. 补语的语义从原意虚化开来, 带有语法性质, 以某种语法概念修饰了与之搭配的动词, 也必须依附于动词才能够完成其语义 III. 这些补语所表达的语法概念都有相似之处, 有的表示 完成 义 ( 出 好 ), 有的表示 彻底 程度深 义 ( 坏 死 透 ), 大部分表示 达到目的 义 ( 到 上 下 着 ) 这些补语的能产性和语法性足以揭示它们正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 有可能 是附着成分 33

42 哪一个语素能够进一步语法化成为能产的 附有语法性的补语成分并不是偶然的 我们看到能够语法化的补语一般在语义上都有共同的特征, 既是它们都有潜力在语义上虚化以表达某种语法概念, 在语法化理论里称之为语义上的适宜性 (semantic suitability) 14 这类单词在进入补语位置后开始语法化, 其中的因素可能与补语的句法位置有关 先前我们探讨了动补格式的形成成就了一种新的汉语句法结构, 其目的是通过句法结构手段表达 使成 义 新兴的动补组合的补语位置也就成为各类 结果 义的特定位置 我们推测, 补语位置一开始所能接受的成分可能以表达具体 结果 义的词语为多 如 打碎 杀死 激怒 中的补语都表达了明确具体的外在状态或心理状态 随着动补格式使用范围和频密度的扩大, 补语位置所能表达的不仅是具体的结果状态, 也能承担修饰动词的语法性成分, 表达与动词密切相关的某种 完结 状态 程度或形态, 如现代汉语的形态标记 了 着 过 就是在补语位置上逐渐形成的 从动补结构表 使成 义到后来以补语承担各类修饰动词的语法性成分, 动词后的补语位置长期是汉语里表达与动词相关的结果性成分的固定句法位置 石毓智 (2001) 指出现代汉语句子组织信息的原则是 : 伴随特征 + 谓语中心 + 结果状态, 而谓语中心后承担结果成分的这一现象不仅局限与补语, 也包括了其他词类 15, 如 : 时间称量词 : (10a) 我们已经玩了五个小时了 (10b) 这本书我已经看两遍了 介词短语 : (10c) 一本书掉在地上了 (10d) 后卫把球踢给守门员 (10e) 我们爬到山顶上了 动词后的形容词 : (10f) 请把马拴牢了再走 (10g) 看仔细了再说 34

43 以上的词类位于动词谓语中心后, 表达的也是施行动作后的某种结果或状态, 而它们的用法都是在动补格式确立后才产生的 故此我们认为动补格式不但创造了承担 结果 义的补语位置, 也在句子层面上导致谓语中心后的位置有了结构赋义的功能, 使任何进入谓语中心后的成分也带有 结果状态 的语义 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进入补语位置的语素在语义上易于虚化, 趋向表达抽象的 结果 义了 有潜力虚化表达某种 结果 义的语素进入补语位置后就可能进行语义泛化 (generalization), 承担较抽象的语法性语义, 使之能够广泛地跟其他动词搭配, 进而成为附属于动词的附着成分 其实, 除了以上 12 个补语成分, 了 着 过 在动词谓语后作汉语的稳定的体标记也属于虚化补语的一类 不过 了 着 过 的语法化程度很高, 已经被认为是形态标记的一类了, 而且已有很多论著对其发展进行了研究, 故此不准备多做赘述 需要知道的是, 高频使用促使 了 着 过 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其他补语成分, 但是它们的发展模式跟以上成分并无差别 另外还有一组成分处在补语位置时也表示了相当的语义虚化, 不过它们的能产力很有限, 只限于少数的动词, 如 : ( m) 穿 [ 彻底显露 ]: 看穿 说穿 猜穿 戳穿 (n) 动 [ 使改变主意 带感情色彩 ]: 打动 劝动 说动 (o) 来 [ 估计 ]: 说来 看来 想来 听来 算来 (p) 去 [ 估计 ]: 看去 听去 虽然这类词汇在补语位置上表示了虚化语义, 但是碍于所表达的语义限制, 它们在与动词搭配时的使用范围很有限 由于这类动补的组合相当有限, 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为固定化的单词处理, 也即是把 V+ 穿 / 动 / 来 / 去 的有限组合归入词汇化的范围 35

44 2.3 补语位置附着成分的语音弱化 汉语的轻重音现象与语法密切相关, 汉语的轻音多是一些语法标 记 前章也提出附着成分的标记性特征是语音上的弱化, 而补语位置上多 数的语法性成分就呈现了这一特征 我们知道双音节动补短语的轻重音格式通常为 : 重音 + 轻音 第一 个语素负载一个重音, 第二个语素则倾向于弱化而成为一个轻音 这无疑 与动补结构的句法关系有关 如前所述, 谓语性成分间的句法关系是有差 别的, 动补结构的形成也就促使动词与补语之间的对等关系转化为一主一 附的依赖关系了 我们不难推测, 补语位置从属性的句法地位对其语音特 征有着一定的影响 补语不能独立成句, 词汇特征逐渐脱落, 语义上也必 须依附中心动词才能完整, 在语音上也必然以语音弱化来反映它的从属身 份 当我们反观英语就发现谓语成分的句法关系越处于弱势, 所表达的语 法性语义更为抽象, 而其语音特征就更趋于弱化形式 如英语里处于从属 关系的各种高度语法化的形态标记 (-ing / -ion / -en) 都必然呈现语音弱化 的现象 除了句法关系, 语法性高的成分的使用频率了直接影响了语音特 征 补语的语义泛化是使之更具语法性, 能够广泛的与其他动词搭配 补 语的搭配能力越强, 在补语位置上出现的频率也自然比其他词汇高 这种 高频率的使用又成为促进语法化的动力, 使补语产生语音上的弱化 回顾我们在汉语里所列出的各种补语位置的附着成分, 林焘指出其 中的 住 掉 死 到 着 开 见 七个补语除了语义虚化以外, 语音 也必须读轻声 16 仔细观察, 我们所罗列的其他补语在现今汉语中也常念 轻声, 表达某种抽象的语法性意义 此章节深入探讨了动补格式在唐宋时期确立后, 补语位置如何继续不断地语法化 其中动补结构所创造的有利句法关系 ( 依赖关系 ), 补语位置和后置谓语中心的结构赋义功能, 语素的语义适宜性如何促使进一步的语义泛化, 以及语法性功能和高频率使用如何使补语语音弱化, 这些因素都成为补语进一步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 补语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也逐渐地呈现了各种符合附着成分定义的特征, 即附着成分的粘着性 语法性和语音的弱化 综上分析, 我们若依据语法化理论来定义汉 36

45 语附着成分, 那么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就无意酝酿了一组还在继续语法化 的附着成分 第三节 个案 :V+P+NP 格式 附着成分的研究, 或更准确地说, 对汉语附着成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现代汉语的语法问题 我们现在来看一组常谈到的语法格式 : 谓语后的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相对于谓语的位置是诸多语言学者所关心的问题 Li & Thompson 孙朝奋等研究了介词结构的语序排列, 发现与古汉语相比, 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百分之九十多是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 古汉语的状况则是半数前置, 半数后置 介词结构的移动是符合汉语语法系统大背景的变化的 其实除了补语成分经历了 VOR VRO 的移位, 介词结构在中古汉语里也位于 R 位置, 而受到补语移位的类推影响, 介词结构也转移到了谓语动词前, 即 : V+(O)+(P+NP) (P+NP)+V+(O) 若谓语表述中没有宾语, 那么介词结构的移位就是简单的 : V+(P+NP) (P+NP)+V 我们将在第四章里进一步讨论汉语系统的这种大背景变化 我们要指出的是介词短语大量前置无疑是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而介词结构的正常句法位置是在谓语动词之前 不过, 虽有大批的介词都必须移置到谓语前, 但现代汉语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介词仍然需要位于动词之后, 如表目的处所的 在 到 或在书面语较普遍的 于 等 : (11a) 猴子跳在马背上 (11c) 期限定于七月八日 (11b) 图书运输到上海 那么这些介词至今未能前置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又要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呢? 我们有可能认为 于 的用法只是一种文言的效仿, 但是若拿 在 37

46 到 为例就发现这些介词结构也可以在动词谓语前出现, 只不过其语法意 义就大不相同, 如 : (12a) 猴子跳在马背上 猴子在马背上跳 (12b) 图书运输到上海了 图书到上海运输了 石毓智认为 在 到 介词结构能够同时出现在动词谓语的前后是功能分 17 化的结果 如前所述, 谓语中心前后有结构赋义的功能, 即 : 伴随特征 + 谓语中心 + 结果状态 那么 在 到 介词短语出现在谓语前后的原因就 归结到了表述功能上的要求了 当然, 功能的分布很好地解释了介词短语前后位置的语义 不过当 V+( P+NP) 随着汉语语法系统大环境的改变而转化为 ( P+NP) +V 后, 谓语动词后已然不再有任何谓语性成分的句法位置 既是说, 介词短 语在谓语动词后没有合理的句法环境, 为什么还能够在谓语之后出现? 显 然的, 这个问题必须从句法结构寻求妥善的解释 我们认为 在 到 一 类介词在介词短语还未完全前置之前, 就已经成为一种附着成分依附于动 词, 而 V+P 实际上是一组紧密结合的附着结构 (clitic group) 抽象的 句法范式变化如下 : V+(P+NP) (V+P)+NP 谓语动词后的介词实质上是占据了补语的句法位置 我们的假设是动补结构造就的补语句法位置对某些介词产生了影响, 使介词还没有移位时就进一步语法化为附着成分 也就是说, 介词通过语法化的机制重新分析 ( reanalysis) 而成为黏着于动词后的补语附着成分 再说, 在 到 介词短语所表达的 最终处所 义与补语句法位置所承担的 使成 义互相符合, 介词的语法化也得到了语义适宜性的理论基础 其实, 介词在动词后的进一步虚化并不是一种新的论点 如林焘就曾从语音上的分析认为 V+P+NP 格式的介词语音弱化, 较像依附于动词的补语 金昌吉则从结构分析中解释了 V+P 的独立性, 也论证了采取 (V+P) +NP 层次分析的 38

47 18 合理性 这些说法都倾向先把 V+P 当作一个层次单位来分析, 只不 过并没有提出理论依据 附着成分的说法正好提供了这个理论基础 在论证这个说法时, 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中 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后的介词短语所表达的是 伴随处所 义, 而现代汉语 动词后的介词短语表达的则是 结果处所 义, 二者在语法功能上有本质 的差别 因此, 如果我们认为介词的虚化过程是直接从 V+(P+NP) 转化 为 (V+P)+NP 的, 那么就很难解释以上语法功能的差异是如何转化的 其次, 我们曾论述了动词和补语的融合度直接影响了动补结构能不能带宾 语的观点 如果 V+P 的介词实质上是成为 V 的补语, 那么 (V+P) +NP 格式的可能性就有赖于介词与动词的融合程度了 融合的过程一定需 要较长的时间, 故在介词语法化的初期, V+P 应该是不能够带宾语 的 但是, 我们并没有看到 V+P 脱离宾语的情况, 也不太可能看到这 种情况 因为语义上 V+P 不带宾语就没有办法完成它所表达的 结果 处所 义了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认为介词的语法化并不是在 V+( P+NP) 的语法 环境里完成, 而是直接从连动带宾格式 (V+V) + NP 中形成的 这 种句法格式也一直存在于古汉语, 而且介词本来就可以独立作谓语动词 用, 比如 : (13a) 我辞礼矣, 彼则以之 ( 楚辞 襄公十年 ) (13b) 夫子为卫军乎?( 论语 述而 ) (13c) 日月逝矣, 虽不我与 ( 论语 阳货 ) 这种说法仍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而以上的论述只是我们对现象的初步解释, 并没有真正系统地考察介词的虚化机制 不过, 我们认为从语法化理论的角度解释介词的虚化和 V+P 作为一个层次的说法是合理的, 能够很好地结合前贤的研究成果, 提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轨迹 从动补的语法环境与 V+P+NP 表 结果处所 义的吻合, 谓语中心前后的功能分布, 补语大量虚化的类推效应如何促使动词后介词的语法化等, 都指向介词是依附于动词的附着成分 39

48 第四节 小结 根据调查, 在适当的条件之下, 动词之后的位置常常是汉语语素语法化的句法环境 除了我们所指出的补语之外, 在动词后语法化的成分还包括了体标记 了 着 过 动词重叠等, 但补语却是许多汉语附着成分所处在的位置 故此, 探讨补语的语法化过程是揭示汉语附着成分的重要线索 此章指出在动补格式的组合中, 充当动词和补语的词汇可能进一步词汇化 (univerbation), 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复合词 ; 也可能是补语按语法化量标 (cline of grammaticality) 的路线发展, 最终成为附着成分或形态标记 哪一类补语会走向融合, 哪一类会进一步语法化,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补语成分的语义适宜性 (semantic suitability) 了 我们从具体的考察中可以看到, 能够语法化的补语在语义上有共同的特征, 它们的语义在虚化后都有可能承担更具语法性的功能 有的表示 完成 义 ( 出 好 ), 有的表示 彻底 程度深 义 ( 坏 死 透 ), 大部分表示 达到目的 义 ( 到 上 下 着 ) 因此, 我们认为这些语素能够成为能产性高的补语并不是偶然的 语义特征允许他们在补语位置上进一步语义泛化 ( generalization) 承担较为抽象的语法意义, 而背后的动力很可能是补语位置或动词谓语中心后的结构赋义功能 具语法性的补语成分能够更广泛的与其他动词搭配, 在补语位置上出现的频率也自然比其他词汇高 高频率的使用亦成为促使补语进一步语法化的动力, 使之又产生了语音的弱化 现代汉语的形态标记 了 着 过 就是通过补语语法化的途径而形成的, 这也无疑为之后的补语提供了进一步语法化的类推效应 (analogy)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补语也都呈现了语法化理论中所言的共时多义性 (polysemy) 如补语位置的 死 即可能表示程度义也可能表示 死亡 义, 但两种 死 义都被认为是同属一个词汇, 说明表程度义的 死 并没有完全摆脱原意词的范围, 仍然是未能完整语法化的附着成分 40

49 了解了补语语法化的机制, 我们便能够回答这么一个关键性问题 : 为什么动词后的补语位置是多数语素语法化成为附着成分的优选位置呢? 以下提出我们总结出来的几点原因 : I. 动补格式的句法环境是依赖关系的, 动词是主, 补语是附 这种关系使进入补语位置的成分在语义和语音上都必须附着于动词才能够完整, 使补语位置成为语素进一步语法化为附着成分的有利环境 II. 多数补语依附于动词, 是修饰动词的成分 若纵观世界各种语言的各种语法标记, 无外乎黏着于名词 动词 形容词三种词类, 而以动词最为普遍 补语临近于动词, 又身为动词的修饰语, 是各种语法性语素产生的最佳位置 故语素进入补语位置后也较易于语法化为附着成分 III. 补语位置或动词谓语中心之后有 结果 义的结构赋义功能, 而多种语法范畴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近乎于抽象的 结果 义, 如动作的完结态或动作后事物状态的程度都是一种 结果 因此, 这也成为催动补语在语义上进一步语法化为附着成分的力量 IV. 动补格式是现代汉语中非常能产的结构, 其 使成 义是通过一种极为简练的句法结构模式来表达的, 在实际生活用语中具有很高的可塑性 我们认为补语在这种情况下得以高频率的使用, 而具语法性的补语更是能够广泛地与其他动词搭配, 提高其使用频率 补语的高频使用造就了语音的弱化, 是补语成为附着成分的重要因素 41

50 注释二 动补结构演变的论述和例句采用了石毓智 (2003) 的说法 石 (2003) 认为音调变化实是一种屈折形式 (inflectional form) 的形态变化 实际上也是双动共宾的组合 V1+V2+O, 如 逾于外墙, 射中其股 ( 战国策 楚策 ) 石 (2001) 提出 V+R+O 不是动补结构带宾语是因为 (i) 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在古汉语 常有使动用法,(ii) 可以断定不能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时只能出 现在 V+O+R 的组合中 石 (2003),59 页 对于动补结构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原因可观石毓智 (2003),66-95 页和 页 石毓智 语法的形式和理据 ( 江西 :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7 页 同上 石毓智 语法的形式和理据 ( 江西 :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 石毓智 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 - 动补结构的诞生及其影响 ( 北京 : 北京教育出版 社,2003 年 ),108 页 薛红 后项虚化的动补格, 见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 料 ( 北京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年 ) 12 见 除了 听见 以外, 只能跟表 看见 或 相遇 义的动词配合, 能产力相当低 13 念 zhao 14 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 & Lexicalization) 一文中指出语法化的先决条件在于 ( 一 ) 语义上的可塑造性 -semantic suitability ( 二 ) 结构环境 -constructional contiguity ( 三 ) 频率 -frequency 石毓智 语法的形式和理据 ( 江西 :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 页 林焘 现代汉语补语轻音现象反映的语义和语法问题, 见林焘 林焘语言学论文集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2001 年 ) 1-22 页 17 同七, 页 18 金昌吉 动词后的介词短语及介词虚化, 见邵敬敏主编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 ( 北京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年 ) 页 42

51 第三章复数标记 们 第一节 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数的概念, 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单数和复数的区分是数概念中最普遍的一类, 而在各种语言里都常以形态加以区分, 如英文在普通名词后用 -s 形态标记来标示复数概念是普遍能产的手法 汉语相对之下就没有相应普遍的复数标记来表示复数概念, 光杆的汉语名词并不一定指单数或复数, 如我们若言 老师请学生看电影, 其中的 老师 和 学生 可能指一位老师或多位老师 而一般的汉语句还是得靠词汇手段或语境讯息来揭示单复数的概念, 如用数量短语 ( 五本书 ) 或指量短语 ( 那些苹果 ) 不过, 普通话里却有一个受限制的复数标记 们, 主要用于人称代词和表人的普通名词后表示复数, 如说 我们 你们 他们 或 员工们 老师们 同志们 一般的语法书都把 们 视为词缀成分, 而复数人称代词即是 代词 + 后缀 的形式 其实, 普通话的 们 已可以称之为一种典型的后附着形式 我们认为普通话复数标记 们 是汉语的附着成分之一 首先普通话的 们 是以弱化音呈现的一种富有语法性质的成分, 可以读轻声 在北京话里, 们 常常干脆与人称代词连读了 其次, 在探讨 们 复数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们 的能产力又是受到限制的, 并不能成为完全自由搭配的形态标记, 说明它是语法化过程中的 过渡形式 们 只能和人称代词或表人的名词搭配, 其他的一般名词都不能用 们 来表示复数, 如 猴子们 狮子们 桌子们 椅子们 是不成立的 这些名词表示复数时要通过词汇手段, 如用 这些 那些 来指明 这些猴子 那些椅子 回顾我们对英语助动词(auxiliaries) 的分析, 作为附着成分的助动词也呈现了语音弱化和限于代词搭配的特点, 所以复数标记 们 的特征相当符合西方语言学对附着成分的定义 最后, 我们 43

52 也通过汉语方言的考察, 发现各种方言的复数标记都处于语法化的不同阶 段, 从而进一步论证汉语复数标记位置为附着成分产生的重要位置之一 第二节 复数标记 们 的语法化过程 普通话表示不明确复数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词汇手段直接在名词前修 饰, 最常见的是以集体量词 些 群 伙 堆 等表示, 如 那些学 生 一群大象 这伙强盗 一堆木柴 不过, 普通话另有 一个特别的附加成分 们, 可以直接在人称代词或表人的集体名词后出 现表示复数, 如 我们 你们 他们 咱们 或 老师们 同学们 劳工 们 对于 们 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吕叔湘先生从功能上的对比研究, 认为 们 来自于汉语表类属的 等 1 ; Jerry Norman 则从语音上来解释 们 为 每人 的合音 ( Norman 1988) ; 江蓝生更是举出一套复杂的语音 变化过程, 认为 们 来自于中古汉语表类属的 物 2 石毓智 李讷 ( 2001) 细致地考察了历史材料, 注重语法化理论的过程, 认为 们 实 际上是从中古汉语表群体的 门 虚化而来的 3 通过方言复数标记 家 与普通话复数标记 门 之间在中古时期的相似性, 他们认为 门 的语 法化过程与 家 一致, 最终发展为普通话标记复数的成分 单复数是属于语法范畴的, 而 们 作为汉语表达复数的专用语素 显然是具语法性的 此外 们 在语音 语义和语法功能与使用上都有自 己的特征, 故从语法化的角度探讨 们 的由来才能够达到较为完整地解 释 我们采纳石 李 (2001) 的说法论证 们 的各种特征符合汉语附着 成分的定义 2.1 们 的语义泛化 (generalization) 语法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语素在语义上趋向泛化, 以承担具有语法意义的功能 从 们 语法化的过程中, 不难看出其句法环境和原始语义都有可能促使该成分语义上虚化为表复数的标记 石 李 (2001) 认为 们 是由表 家庭 一组 学派 的 门 发展而来的 在九 44

53 世纪的 敦煌变文 中, 门 和 家 是同义词, 用法上几乎都有 家 之义, 比如 : I. 表 家庭 义 (1a) 一门叔父则有阿大 中郎 ( 世说新语 贤媛 ) (1b) 汝勿妄语, 灭吾门也 (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 II. 表 学派 宗派 义 (2a) 佛家有三门 : 曰教 曰律 曰禅 ( 朱子语类卷八 ) (2b) 然孔门学者亦有志不立底 (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八 ) III. 充当量词 (3a) 书凡九门, 计两百卷 ( 旧唐书 杜佑传 ) (3b) 化物门门入 ( 敦煌变文 维摩诘 ) 从语义上看, 门 在该时期的表示 家庭 学派 门徒 的用法都与 多数 的概念有关, 实是表示集体的名词, 因此与复数标记的意义相通 (semantic suitability) 其语义特征也决定了 门 在以下三种具体的句法环境中出现 : I. 人名 + 门 结构中 门 表学派或门徒之意, 如 (4a) 孔门教人 ( 朱子语类卷十九 ) II. 代词 + 门 结构中 门 表家庭之意, 如 (4b) 娉与他门荣九族 ( 敦煌变文 父母恩重 ) III. 尊称 + 门 结构中 门 也多表家庭之意, 如 (4c) 范宣夫尝入公门 ( 世说新语 栖逸 ) 有两点值得注意 : 其一, 门 的这些用法都与 人 的表达有 关, 这正与 们 只限于表示人的复数的事实相符 ; 其二, 门 的上述 用法都是跟在代词 人名之后, 复数标记 们 在产生初期也是只能与这 些词搭配 4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 门 就是在这三种句法环境下语法化 的, 由表 集体 义语义泛化为表 复数 义的 语法化研究所理出的这 45

54 些说法和现代汉语 们 的分布规律相符合, 能够解释 们 只限于人称代词和表人的集体名词的现象, 颇具说服力 显然的, 从 们 的演化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 门 确实经历了语义泛化, 由较具体的 学派 家庭 义虚化为较抽象的复数标记 们, 语法功能上也从表 集体 的 门 转化为表 复数 的 们 门 的句法环境也很好地解释了现代普通话 们 的搭配规律, 说明 们 确实是由 门 的语义虚化过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 复数标记 们 与之原形 门 有几点差别 : I. 虽然 门 原本有与 人名 和 尊称 搭配的句法环境, 但到了复数标记 们 却不能够了 如我们现在不能够说 孔子们, 也不太能说 总统们 一类的话 门 之所以能够与人名和尊称搭配, 是因为 门 所表达的是一种 集体 义, 表示与人名和尊称相关的群体 们 是真正的复数标记, 而人名或尊称则表示的是独特的个体, 不可能超过单数 这说明 门 发展成为 们 的过程中, 不只是在语义上的虚化, 其语法功能也从以词汇方式表达的 集体 义转化具语法性的 复数 标记 II. 们 在成为具语法性质的复数标记后, 除了淘汰了与人名和尊称的搭配, 还增加了与一般表人的集体名词搭配的功能, 如能够说 员工们 老师们 等 这一功能并不见于 门 原来的句法环境中, 说明 们 在修饰代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功能范围 初步语法化的标记先与原有句法环境中的词类搭配, 然后再扩大其搭配范围, 这是语法化的自然过程, 也说明了 们 在成为复数标记后有继续语法化的痕迹 我们要指出的是, 虽然 们 有扩大其搭配范围的趋势, 但它仍然是一种受限的复数标记 如 们 不能够修饰非表人的普通名词 (* 桌子们 * 狮子们 ), 在宾语位置出现也受到了限制 (* 我都安顿好了孩子们 ) 这说明 们 身为复数标记并没有彻底地语法化, 并不像英文的 -s 可以自由地跟所有的名词搭配充当句子里的任何位置 也就是说 们 应该有继续语 46

55 法化的空间却至今未能成为完整的形态标记 这也恰好论证了 们 处于语法化的 过渡 时期, 是个典型的附着成分 2.2 们 字结构句法环境的转化如补语的语法化得依赖有利的句法环境一样, 们 的语法化过程也得力于大环境的转变 在十一世纪左右, 汉语的语法系统中新兴了一系列的句法结构 : a. 量词系统 b. 体标记 了 着 过 c. 动补结构 d. 可能补语标记 得 e. 结构助词 的 f. 名词后缀 子 儿 头 虽然这些句法结构的功能和演化历程各异, 但它们所确立的抽象句法结构 却是一致的, 即 : 实词 + 虚词 的格式 5 可以推论, 们 之所以产生 于同一时段必然与这个大背景有关系 九世纪 门 出现的正常句法环境 是 人名 + 门 代词 + 门 尊称 + 门, 表达 学派 或 家庭 之义 可见那时 门 是处于定中结构的中心语, 门 之前的成分扮演 修饰作用, 说明 学派 家庭 所指的是哪门 哪家 ( 修饰语 + 中心 语 门 ) 我们已经了解到某语素语法化背后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众多 新兴结构所确立的抽象句法结构 ( 实词 + 虚词 ) 也必然为 门 的语法化 提供了有利的类推效应, 促使带 门 的句法环境产生了变化 门 语 义上的虚化正是这种类推效应的具体表现, 随之各类名词 代词与 门 之间的句法关系也开始转变, 以名词为中心语而 门 ( 们 ) 则成了附属 的标记 : 修饰语 ( 定语 )+ 中心语 ( 门 ) 中心语 ( 名词 代词 )+ 虚词标记 ( 们 ) 47

The dynamic N1-methyladenosine methylome in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报告人 : 沈胤

The dynamic N1-methyladenosine methylome in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报告人 : 沈胤 The dynamic N1-methyladenosine methylome in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报告人 : 沈胤 2016.12.26 研究背景 RNA 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指发生在 RNA 分子上不同位置的甲基化修饰现象 RNA 甲基化在调控基因表达 剪接 RNA 编辑 RNA 稳定性 控制 mrna 寿命和降解等方面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Quark model based on virtual spacetime and the origin of fractional charge

On the Quark model based on virtual spacetime and the origin of fractional charge On the Quark model based on virtual spacetime and the origin of fractional charge Zhi Cheng No. 9 Bairong s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510400. gzchengzhi@hotmail.com Abstract: The quark model

More information

Integrated Algebra. Simplified Chinese. Problem Solving

Integrated Algebra. Simplified Chinese.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Solving algebraically concept conjecture constraint equivalent formulate generalization graphically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numerically parameter pattern relative efficiency strategy verbally

More information

d) There is a Web page that includes links to both Web page A and Web page B.

d) There is a Web page that includes links to both Web page A and Web page B. P403-406 5. Determine whether the relation R on the set of all eb pages is reflexive( 自反 ), symmetric( 对 称 ), antisymmetric( 反对称 ), and/or transitive( 传递 ), where (a, b) R if and only if a) Everyone who

More information

( 选出不同类别的单词 ) ( 照样子完成填空 ) e.g. one three

( 选出不同类别的单词 ) ( 照样子完成填空 ) e.g. one three Contents 目录 TIPS: 对于数量的问答 - How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 + have you/i/we/they got? has he/she/it/kuan got? - I/You/We/They have got + 数字 (+ 可数名词复数 ). He/She/It/Kuan has got + 数字 (+ 可数名词复数 ). e.g. How many sweets

More information

通量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通量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通量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通量变量 Rn = LE + H + G (W m -2 s -1 ) 净辐射 潜热 感热 地表热 通量 通量 通量 通量 Fc (mg m -2 s -1 ) 二氧化碳通量 τ [(kg m s -1 ) m -2 s -1 ] 动量通量 质量控制 1. 概率统计方法 2. 趋势法 3. 大气物理依据 4. 测定实地诊断 5. 仪器物理依据 '

More information

A proof of the 3x +1 conjecture

A proof of the 3x +1 conjecture A proof of he 3 + cojecure (Xjag, Cha Rado ad Televso Uversy) (23..) Su-fawag Absrac: Fd a soluo o 3 + cojecures a mahemacal ool o fd ou he codo 3 + cojecures gve 3 + cojecure became a proof. Keywords:

More information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专业负责人 : 何平分管院长 : 廖其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李玉香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专业负责人 : 何平分管院长 : 廖其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李玉香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专业负责人 : 何平分管院长 : 廖其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李玉香 Director of Specialty: He Ping Executive Dean: Liao Qilong Academic Committee Director:

More information

GRE 精确 完整 数学预测机经 发布适用 2015 年 10 月考试

GRE 精确 完整 数学预测机经 发布适用 2015 年 10 月考试 智课网 GRE 备考资料 GRE 精确 完整 数学预测机经 151015 发布适用 2015 年 10 月考试 20150920 1. n is an integer. : (-1)n(-1)n+2 : 1 A. is greater. B. is greater. C. The two quantities are equal D. The relationship cannot be determined

More information

Riemann s Hypothesis and Conjecture of 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are False

Riemann s Hypothesis and Conjecture of 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are False Riemann s Hypothesis and Conjecture of Birch and Swinnerton-yer are False Chun-Xuan Jiang. O. Box 3924, Beijing 854 China jcxuan@sina.com Abstract All eyes are on the Riemann s hypothesis, zeta and L-functions,

More information

USTC SNST 2014 Autumn Semester Lecture Series

USTC SNST 2014 Autumn Semester Lecture Series USTC SNST 2014 Autumn Semester Lecture Series Title: Introduction to Tokamak Fusion Energy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L8 A: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the box and thinking

More information

Lecture 2. Random variable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Lecture 2. Random variable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Lecture 2 Random variable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s: discrete Probability theory is concerned with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outcomes occur randomly. Generically, such situations are called

More information

Service Bulletin-04 真空电容的外形尺寸

Service Bulletin-04 真空电容的外形尺寸 Plasma Control Technologies Service Bulletin-04 真空电容的外形尺寸 在安装或者拆装真空电容时, 由于真空电容的电级片很容易移位, 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对电容的损伤, 这对于过去的玻璃电容来说非常明显, 但对于如今的陶瓷电容则不那么明显, 因为它们能够承载更高的机械的 电性能的负载及热负载 尽管从外表看来电容非常结实, 但是应当注意, 由于采用焊接工艺来封装铜和陶瓷,

More information

Easter Traditions 复活节习俗

Easter Traditions 复活节习俗 Easter Traditions 复活节习俗 1 Easter Traditions 复活节习俗 Why the big rabbit? 为什么有个大兔子?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It s Easter in the UK and the shops are full of Easter

More information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Contents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1 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1 2. A step-by-step guide 1 Step-1: Prepare data files 1 Step-2: Start GeoTaos or GeoTaos_Map 2 Step-3: Convert

More information

Sichuan Earthquake 四川地震

Sichuan Earthquake 四川地震 Sichuan Earthquake 四川地震 1 Sichuan Earthquake 四川地震 China Mourns Victims of the Sichuan Earthquake 中国为震灾遇难者哀悼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Flags are flying at half-mast

More information

ArcGIS 10.1 for Server OGC 标准支持. Esri 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rcGIS 10.1 for Server OGC 标准支持. Esri 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rcGIS 10.1 for Server OGC 标准支持 Esri 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李光辉 DEMO OpenLayers GoogleEarth Map Services udig OWS Image Service 商业 GIS 软件 ArcGIS for Server GP Services Globe Services GeoCoding Services GeoData Services

More information

2NA. MAYFLOWER SECONDARY SCHOOL 2018 SEMESTER ONE EXAMINATION Format Topics Comments. Exam Duration. Number. Conducted during lesson time

2NA. MAYFLOWER SECONDARY SCHOOL 2018 SEMESTER ONE EXAMINATION Format Topics Comments. Exam Duration. Number. Conducted during lesson time Art NA T2 W3-W6 Project Work 1) Investig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me 2) Control of Technical Processes 3) Reflection Conducted during lesson time Bahasa Melayu Express Stream SBB 1 2h Bahagian A E-mel

More information

2012 AP Calculus BC 模拟试卷

2012 AP Calculus BC 模拟试卷 0 AP Calculus BC 模拟试卷 北京新东方罗勇 luoyong@df.cn 0-3- 说明 : 请严格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 考试时间共 95 分钟 Multiple-Choice section A 部分 : 无计算器 B 部分 : 有计算器 Free-response section A 部分 : 有计算器 B 部分 : 无计算器 总计 45 题 /05 分钟 8 题,55 分钟

More information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ortheast Asi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tific Expedition Data Platform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ortheast Asi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tific Expedition Data Platform September, 2011 J. Resour. Ecol. 2011 2(3) 266-271 DOI:10.3969/j.issn.1674-764x.2011.03.010 www.jorae.c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Vol.2 No.3 NE Asia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ortheast

More information

沙强 / 讲师 随时欢迎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与我交流! 理学院化学系 从事专业 有机化学. 办公室 逸夫楼 6072 实验室 逸夫楼 6081 毕业院校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邮箱 研 究 方 向 催化不对称合成 杂环骨架构建 卡宾化学 生物活性分子设计

沙强 / 讲师 随时欢迎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与我交流! 理学院化学系 从事专业 有机化学. 办公室 逸夫楼 6072 实验室 逸夫楼 6081 毕业院校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邮箱 研 究 方 向 催化不对称合成 杂环骨架构建 卡宾化学 生物活性分子设计 沙强 / 讲师 随时欢迎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与我交流! 院系 理学院化学系 从事专业 有机化学 学历 博士研究生 学位 博士 办公室 逸夫楼 6072 实验室 逸夫楼 6081 毕业院校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邮箱 qsha@njau.edu.cn 研 究 方 向 催化不对称合成 杂环骨架构建 卡宾化学 生物活性分子设计 研究方向汇总图个人简介 2010 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More informati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oint Processing( 点处理 )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oint Processing( 点处理 )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oint Processing( 点处理 ) Point Processing of Images In a digital image, point = pixel. Point processing transforms a pixel s value as function of its value alone; it it does not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Contents. Copyright 2008, FengShui BaZi Centre < 2

目錄 Contents. Copyright 2008, FengShui BaZi Centre <  2 目錄 Contents 1. 子平八字命理学简介 Introduction of [Zi Ping Ba Zi] Destiny, Fate & Luck Analysis 1.1 日历种类 Type of Calendar 1.2 年, 月, 日, 时, 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Year, Month, Day & Hour 1.3 命运的原理 The Principle

More information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df Ebook Download >>> DOWNLOAD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df Ebook Download >>> DOWNLOAD 1 / 6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df Ebook Download >>> DOWNLOAD 2 / 6 3 / 6 Rozenfeld, WEversheim, HKroll - Springer.US - 1998 WDuring 2005 年 3 月 1 日 - For.the.journal,.see.Conc urrent.engineering.(journal)verhagen

More information

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马彬广

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马彬广 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马彬广 通用建模工具 ( 第十四讲 ) 梗概 (Synopsis) 通用建模工具 ( 数学计算软件 ) 专用建模工具 ( 细胞生化体系建模 ) 通用建模工具 主要是各种数学计算软件, 有些是商业软件, 有些是自由软件 商业软件, 主要介绍 : MatLab, Mathematica, Maple, 另有 MuPAD, 现已被 MatLab 收购 自由软件

More information

上海激光电子伽玛源 (SLEGS) 样机的实验介绍

上海激光电子伽玛源 (SLEGS) 样机的实验介绍 上海激光电子伽玛源 (SLEGS) 样机的实验介绍 Pan Qiangyan for SLEGS collaborators 一. 引言二. 装置布局三. 实验及其结果四. 结论 一, 引言 为建设 SLEGS 光束线提供参考和研制依据,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于 2005 年成立了以徐望研究员为组长的 SLEGS 小组, 开展 SLEGS 样机的实验工作 ; 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 (

More information

The preload analysis of screw bolt joints on the first wall graphite tiles in East

The preload analysis of screw bolt joints on the first wall graphite tiles in East The preload analysis of screw bolt joints on the first wall graphite tiles in East AO ei( 曹磊 ), SONG Yuntao( 宋云涛 )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 hina Abstract The

More information

Happy Niu Year 牛年快乐 1

Happy Niu Year 牛年快乐 1 Happy Niu Year 牛年快乐 1 Celebrating in Style 庆新年 Happy Niu Year 牛年快乐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2008 is now finally in the past as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More information

三类调度问题的复合派遣算法及其在医疗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三类调度问题的复合派遣算法及其在医疗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申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三类调度问题的复合派遣算法及其在医疗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博士生 : 苏惠荞 导师 : 万国华教授 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 运作管理 学校代码 :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7 年 6 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ore information

复合功能 VZθ 执行器篇 Multi-Functional VZθActuator

复合功能 VZθ 执行器篇 Multi-Functional VZθActuator 篇 Multi-Functional VZθActuator VZθ 系列 VZθ Series 应用 KSS 微型滚珠丝杆花键 (BSSP), 在同一产品里实现直线运动 (z), 旋转 (θ), 吸附 (Vacuum) 功能的模组化产品 The brand new products which applied the KSS miniature Ball Screw with Ball Spline

More information

西班牙 10.4 米 GTC 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邀请

西班牙 10.4 米 GTC 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邀请 西班牙 10.4 米 GTC 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邀请 2017B 季度 :2017 年 9 月 1 日 2018 年 2 月 28 日 递交截止日期 :2017 年 4 月 20 日 17:00 ( 北京时间 ) 基于国家天文台和西班牙 GTC 天文台的协议, 国家天文台及其直属单位 ( 云南天文台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新疆天文台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 将获得有偿使用 10.4 米 GTC 望远镜观测时间的机会

More information

Key Topic.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BCA) on lab animals with NMR 采用核磁共振分析实验鼠的体内组分. TD-NMR and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Lab Animals

Key Topic.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BCA) on lab animals with NMR 采用核磁共振分析实验鼠的体内组分. TD-NMR and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Lab Animals TD-NMR and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Lab Animals 时域磁共振及实验鼠体内组分的测量 Z. Harry Xie ( 谢宗海 谢宗海 ), PhD Bruker Optics, Inc. Key Topic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BCA) on lab animals with NMR 采用核磁共振分析实验鼠的体内组分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2 the z-transform. 2.1 definition 2.2 properties of ROC 2.3 the inverse z-transform 2.4 z-transform properties

Chapter 2 the z-transform. 2.1 definition 2.2 properties of ROC 2.3 the inverse z-transform 2.4 z-transform properties Chapter 2 the -Transform 2.1 definition 2.2 properties of ROC 2.3 the inverse -transform 2.4 -transform properties 2.1 definition One motivation for introducing -transform is that the Fourier transform

More information

Halloween 万圣节. Do you believe in ghosts? 你相信有鬼吗?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Halloween 万圣节. Do you believe in ghosts? 你相信有鬼吗?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Halloween 万圣节 1 Halloween 万圣节 Do you believe in ghosts? 你相信有鬼吗?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Though many people think it is an American festival, Halloween is

More information

Galileo Galilei ( ) Title page of Galileo's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published in Florence in February 1632.

Galileo Galilei ( ) Title page of Galileo's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published in Florence in February 1632. Special Relativity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Title page of Galileo's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published in Florence in February 1632. 2 Galilean Transformation z z!!! r ' = r

More inform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umerical Analysi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Sc. i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bject No. 8183B2 Numerical Analysi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Hu ZHU ( 朱鸿鹄 )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www.slope.com.cn Lecture

More information

Principia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Device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Principia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Device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Principia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Device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SDU Presented: 杜文静 E-mail: wjdu@sdu.edu.cn Telephone: 88399000-511 1. Spiral heat exchanger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basic

More information

QTM - QUALITY TOOLS' MANUAL.

QTM - QUALITY TOOLS' MANUAL. 1 2.4.1 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 1. Definition Experimentation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answer questions and more specifically; how do changes to a system actually affect the quality function or

More information

A Tutorial on Variational Bayes

A Tutorial on Variational Bayes A Tutorial on Variational Bayes Junhao Hua ( 华俊豪 ) Laboratory of Machine and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204/3/27 Email: huajh7@gmail.com

More information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数学科学学院举行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数学科学学院举行 1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数学科学学院举行 2007 年 5 月 28 日至 31 日,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DEs and Applications) 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举行 国际著名数学家, 世界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人, 美国科学院院士,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教授 Luis Caffarelli

More informatio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Course Introductio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Course Introductio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Course Introduction Prof. Tianmiao Wang Prof. Li We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6/10/201 Professor biography Li Wen, Associate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 lim(x + 1) lim x 1 x 1 (x 2 + 1) 2 (for the latter let y = x2 + 1) lim

= lim(x + 1) lim x 1 x 1 (x 2 + 1) 2 (for the latter let y = x2 + 1) lim 1061 微乙 01-05 班期中考解答和評分標準 1. (10%) (x + 1)( (a) 求 x+1 9). x 1 x 1 tan (π(x )) (b) 求. x (x ) x (a) (5 points) Method without L Hospital rule: (x + 1)( x+1 9) = (x + 1) x+1 x 1 x 1 x 1 x 1 (x + 1) (for the

More information

Hebei I.T. (Shanghai) Co., Ltd LED SPECIFICATION

Hebei I.T. (Shanghai) Co., Ltd LED SPECIFICATION Features/ 特征 : Single color/ 单色 High Power output/ 高功率输出 Low power consumption/ 低功耗 High reliability and long life/ 可靠性高 寿命长 Descriptions/ 描述 : Dice material/ 芯片材质 :AlGaAs Emitting Color/ 发光颜色 : Infrared

More information

A Tableau Algorithm for the Generic Extension of Description Logic

A Tableau Algorithm for the Generic Extension of Description Logic Studies in Logic, Vol. x, No. x (xxxx): 1 10 PII: 1674-3202(xxxx)-0x-0001-10 A Tableau Algorithm for the Generic Extension of Description Logic Ma Li Philosophy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mq2828@126.com

More information

第五届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高志强. Center for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第五届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高志强. Center for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第五届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自抗扰控制技术的理念 方法与应用 纪念韩京清先生逝世五周年 高志强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九日 Center for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http://cact.csuohio.edu 概要 引言自抗扰控制的渊源自抗扰控制的应用自抗扰控制的论证抗扰技术研究小结 引言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韩京清 :1937-2008 六十年代 : 最优控制,

More information

Brainwashed Tom Burrell Pdf Download >>> DOWNLOAD

Brainwashed Tom Burrell Pdf Download >>> DOWNLOAD Brainwashed Tom Burrell Pdf Download >>> DOWNLOAD 1 / 5 2 / 5 ,...TomBurr... WPanorama's...download...includes...both...the...image...viewer...program...and...a...scr eensaverbrainwashed:.challenging.the.myth.of.black.inferiority.tom.burrell.2017-11...

More information

Geomechanical Issues of CO2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s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的力学问题

Geomechanical Issues of CO2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s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的力学问题 Geomechanical Issues of CO2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s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的力学问题 Li Xiaochun( 李小春 ) Yuan Wei ( 袁维 )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Outlines ( 提纲

More information

Synthesis of PdS Au nanorods with asymmetric tips with improved H2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water splitting and increased photostability

Synthesis of PdS Au nanorods with asymmetric tips with improved H2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water splitting and increased photostability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9 (2018) 407 412 催化学报 2018 年第 39 卷第 3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Communication (Special Issue of

More information

Lecture 13 Metabolic Diversity 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Lecture 13 Metabolic Diversity 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Lecture 13 Metabolic Diversity 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Chapter 17 in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ttp://micro.sjtu.edu.cn I. The Phototrophic

More information

Rigorous back analysis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landslide slip

Rigorous back analysis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landslide slip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3(2013) 1459 1464 Rigorous back analysis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landslide slip Ke ZHANG 1, Ping CAO 1, Rui BAO 1,2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More information

Lecture 4-1 Nutrition, Laboratory Culture and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s

Lecture 4-1 Nutrition, Laboratory Culture and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s 1896 1920 1987 2006 Lecture 4-1 Nutrition, Laboratory Culture and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s CHAPTER 4 in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Zhao Liping, Chen Fe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La pietra da altre colline può levigare la giada di questa qui Il Classico dei Versi 可 以 攻 玉

La pietra da altre colline può levigare la giada di questa qui Il Classico dei Versi 可 以 攻 玉 T r e n d s o f H e a l t h c a r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 a n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A n a l y s i s A t h e s i s p r e s e n t e d b y H a o L i T o T h

More information

王苏宁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女王大学科研项目主席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王苏宁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女王大学科研项目主席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王苏宁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女王大学科研项目主席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Email : wangsn14@bit.edu.cn suning.wang@chem.queensu.ca http://faculty.chem.queensu.ca/people/faculty/wang /index.htm 欢迎校内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生 研究生和博士后加入本课题组! 主要经历 1978-1982 年

More information

Tsinghua-Berkeley Shenzhen Institute (TBSI) PhD Program Design

Tsinghua-Berkeley Shenzhen Institute (TBSI) PhD Program Design 1. SCOPE Tsinghua-Berkeley Shenzhen Institute (TBSI) PhD Program Design (Approved in June, 2018, Applicable to Class 2018) This Ph.D. program is applicable for all doctoral student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Picnics 野餐. For small children the idea of a teddy bear s picnic is popular each child brings their teddy bear along to enjoy the fun as well.

Picnics 野餐. For small children the idea of a teddy bear s picnic is popular each child brings their teddy bear along to enjoy the fun as well. Picnics 野餐 1 Picnics 野餐 Enjoy the great outdoors! 尽情享受户外之乐吧! Read the text below and do the activity that follows. 阅读下面的短文, 然后完成练习 : As summertime begins in Britain, people start to feel the urge to go

More information

Effect of lengthening alkyl spacer on hydroformylation performance of tethered phosphine modified Rh/SiO2 catalyst

Effect of lengthening alkyl spacer on hydroformylation performance of tethered phosphine modified Rh/SiO2 catalyst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7 (216) 268 272 催化学报 216 年第 37 卷第 2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Article Effect of lengthening alkyl

More information

Molecular weights and Sizes

Molecular weights and Sizes Polymer Physcs 高分子物理 olecular weghts and Szes 高分子的分子量与尺寸 1 olecular weghts and molecular weght dstrbuton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Characterstcs of polymer molecular weghts 高分子的分子量的特点 The molecular weghts are very hgh,

More information

Atomic & Molecular Clusters / 原子分子团簇 /

Atomic & Molecular Clusters / 原子分子团簇 / Atomic & Molecular Clusters / 原子分子团簇 / 王金兰 Email: jlwang@seu.edu.cn Department of Physics Southeast University What is nanometer? Nano is Small (10-7 --10-9 m; 1-100 nm) 10 0 m 10-1 m 10-2 m 10-3 m 10-4

More information

Market Opening Highest Bid Lowest Bid Closing Price Previous Closing Price

Market Opening Highest Bid Lowest Bid Closing Price Previous Closing Price 12. 04. 2019 Trading Date for 11/04/2019 XAU / GOLD SPOT PER TROY OUNCE Market Opening 1307.99 Highest Bid 1309.31 Lowest Bid 1289.73 Closing Price 1292.51 Previous Closing Price 1307.99 (*Source: Bloomberg)

More information

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叶绿素荧光测量中的 PAR 测量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方法专题系列 8 野外进行荧光测量时, 光照和温度条件变异性非常大 如果不进行光照和温度条件的控制或者精确测量, 那么荧光的测量结果将无法科学解释

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叶绿素荧光测量中的 PAR 测量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方法专题系列 8 野外进行荧光测量时, 光照和温度条件变异性非常大 如果不进行光照和温度条件的控制或者精确测量, 那么荧光的测量结果将无法科学解释 叶绿素荧光测量中的 PAR 测量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方法专题系列 8 野外进行荧光测量时, 光照和温度条件变异性非常大 如果不进行光照和温度条件的控制或者精确测量, 那么荧光的测量结果将无法科学解释 Yield can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light level and with temperature. Without controlling irradiation

More information

Lecture English Term Definition Chinese: Public

Lecture English Term Definition Chinese: Public Lecture English Term Definition Chinese: Public A Convert Change between two forms of measurements 变换 A Equilateral Triangle Triangle with equal sides and angles A FPS Units The American system of measurement.

More information

+δ -δ. v vcm. v d + 2 VO1 I1 VO2. V in1. V in2. Vgs1 Vgs2 I O R SINK V SS V DD. Sheet 1 of 9. MOS Long Tail Pair (Diffferential Amplifier)

+δ -δ. v vcm. v d + 2 VO1 I1 VO2. V in1. V in2. Vgs1 Vgs2 I O R SINK V SS V DD. Sheet 1 of 9. MOS Long Tail Pair (Diffferential Amplifier) of 9 MS ong ail air (Diffferential Amplifier) he basic differential amplifier schematic is shown in Figure. A voltage applied to in will cause a current to flow through R, but as vcm is a virtual ground

More information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2.1 ALGORITHMS( 演算法 ) Def: An algorithm is a finite set of precise instructions for performing a computation or for solving a problem The word algorithm algorithm comes from the

More information

Type and Propositions

Type and Propositions Fall 2018 Type and Propositions Yu Zhang Course web site: http://staff.ustc.edu.cn/~yuzhang/tpl Yu Zhang: Types and Propositions 1 Outline Curry-Howard Isomorphism - Constructive Logic - Classical Logic

More information

Theory of Water-Proton Spin Relaxation in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Theory of Water-Proton Spin Relaxation in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Theory of Water-Proton Spin Relaxation in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Zhiwei Chang Doctoral Thesis by due permission of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LTH, Lund University, Sweden. The thesis will be publicly

More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of the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in CO oxidation over silica supported Au nanoparticle catalyst via CeOx modification

Enhancement of the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in CO oxidation over silica supported Au nanoparticle catalyst via CeOx modific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9 (2018) 1608 1614 催化学报 2018 年第 39 卷第 10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Article Enhancement of the activity

More information

Anisotropic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hort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FU Jin-Gang, ZHU Dong-Mei, ZHOU Wan-Cheng, LUO Fa

Anisotropic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hort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FU Jin-Gang, ZHU Dong-Mei, ZHOU Wan-Cheng, LUO Fa 第 27 卷第 11 期无机材料学报 Vol. 27 No. 11 2012 年 11 月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Nov., 2012 Article ID: 1000-324X(2012)11-1223-05 DOI: 10.3724/SP.J.1077.2012.12364 Anisotropic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hort

More information

A new approach to inducing Ti 3+ in anatase TiO2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A new approach to inducing Ti 3+ in anatase TiO2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9 (2018) 510 516 催化学报 2018 年第 39 卷第 3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Article (Special Issue of Photocatalysis

More information

2. The lattice Boltzmann for porous flow and transport

2. The lattice Boltzmann for porous flow and transport Lattice Boltzmann for flow and transport phenomena 2. The lattice Boltzmann for porous flow and transport Li Chen XJTU, 2016 Mail: lichennht08@mail.xjtu.edu.cn http://gr.xjtu.edu.cn/web/lichennht08 Content

More information

THE INVERSE DERIVATIVE

THE INVERSE DERIVATIVE Phsics Disquisition THE INVERSE DERIVATIVE The new algorithm of the derivative GuagSan Yu ( Harbin Macro Dnamics Institute. 1566, P. R. China ) E-mail:1951669731@qq.com ( 15.1.1 16.1.6 ) Abstract: The

More information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Of Functions of n Variables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Of Functions of n Variables 陕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The Lagrage Mea Value Theorem Of Fuctios of Variables 作 者 单 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指 导 老 师 曹怀 信 作 者 姓 名 李 碧 专 业 班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4 级 班 The Lagrage Mea Value Theorem of a Fuctio of Variables LI i lass, Grade

More information

There are only 92 stable elements in nature

There are only 92 stable elements in nature There are only stable elements in nature Jiang Chun-xuan P. O. Box, Beijing 0, P. R. China jcxxxx@.com Abstract Using mathematical method we prove that there are only stable elements in nature and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Fabrication of ultrafine Pd nanoparticles on 3D ordered macroporous TiO2 for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during diesel soot combustion

Fabrication of ultrafine Pd nanoparticles on 3D ordered macroporous TiO2 for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during diesel soot combus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9 (2018) 606 612 催化学报 2018 年第 39 卷第 4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Communication (Special Issue on

More information

Cooling rate of water

Cooling rate of water Cooling rate of water Group 5: Xihui Yuan, Wenjing Song, Ming Zhong, Kaiyue Chen, Yue Zhao, Xiangxie Li 目录. Abstract:... 2. Introduction:... 2 2..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2 2.2 objectives:... 2 2.3.

More information

Explainable Recommend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Explainable Recommend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Explainable Recommend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singhua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More information

Nature 2018 A. Banino, Caswell Barry et.al 唐姝炅 _

Nature 2018 A. Banino, Caswell Barry et.al 唐姝炅 _ Nature 2018 A. Banino, Caswell Barry et.al 201711060109 唐姝炅201711060109_595014505 1 Nature, 557:429-433, 2018 Andrea Banino, Caswell Barry, Benigno Uria, Charles Blundell, Timothy Lillicrap, Piotr Mirowski,

More information

Introduction. 固体化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新晶体材料 1976 年中科院要求各教研室讨论研究方向上海硅酸盐所 福州物质所.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Introduction. 固体化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新晶体材料 1976 年中科院要求各教研室讨论研究方向上海硅酸盐所 福州物质所.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Introduction 固体化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http://staff.ustc.edu.cn/~ychzhu/ 1976 年中科院要求各教研室讨论研究方向上海硅酸盐所 福州物质所 新晶体材料 陶瓷材料长春应化所稀土发光中科大无机化学 固体化学 Introduction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Its former

More information

5. Polymorphism, Selection. and Phylogenetics. 5.1 Population genetics. 5.2 Phylogenetics

5. Polymorphism, Selection. and Phylogenetics. 5.1 Population genetics. 5.2 Phylogenetics 5. Polymorphism, Selection 5.1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Phylogenetics Polymorphism in the genomes Types of polymorphism Measure of polymorphis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the force shaping the genomes

More information

深圳市凯琦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入规格书

深圳市凯琦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入规格书 深圳市凯琦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铝电解电容器 PE20450471M2J002 450V470μF Ф 35 X 50 纳入规格书 客户名称 : 物料编码 : 受领印栏 注 : 对此规格书确认后, 在确认后签名, 返传一份与敝公司 第 1 页共 8 页 Snap-in Al-capacitors 铝电解电容器 PE20450471M2J002 450V 470μF Ф 35 X 50 85 2000h

More information

Lecture Note on Linear Algebra 14. Linear Independence, Bases and Coordinates

Lecture Note on Linear Algebra 14. Linear Independence, Bases and Coordinates Lecture Note on Linear Algebra 14 Linear Independence, Bases and Coordinates Wei-Shi Zheng, wszheng@ieeeorg, 211 November 3, 211 1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Note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unit vectors

More information

2EX. MAYFLOWER SECONDARY SCHOOL 2018 SEMESTER TWO EXAMINATION Format Topics Comments. Exam Duration Art NA T3 Wk 7 to T4 Wk 2.

2EX. MAYFLOWER SECONDARY SCHOOL 2018 SEMESTER TWO EXAMINATION Format Topics Comments. Exam Duration Art NA T3 Wk 7 to T4 Wk 2. Art NA T3 Wk 7 to T4 Wk 2 Bahasa Melayu Express Malay Project Work (Drawing) 1) Interpretation 2) Technical Skill 3) Reflection 4) Personal Response 1 2h Bahagian A E-mel Tidak Rasmi dan E-mel Rasmi 2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正大學八十一學年度應用數學研究所 碩士班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

國立中正大學八十一學年度應用數學研究所 碩士班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 國立中正大學八十一學年度應用數學研究所 碩士班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 基礎數學 I.(2%) Test for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of the following infinite series cos( π (a) ) sin( π n (b) ) n n=1 n n=1 n 1 1 (c) (p > 1) (d) n=2 n(log n) p n,m=1 n 2 +

More information

大原利明 算法点竄指南 点竄術 算 額 絵馬堂

大原利明 算法点竄指南 点竄術 算 額 絵馬堂 算額 大原利明 算法点竄指南 点竄術 算 額 絵馬 絵 馬 絵馬堂 甲 一 乙 二 丙 三 丁 四 戊 五 己 六 庚 七 辛 八 壬 九 癸 十 十五 二十 百 千 甲 乙 丙 丁 傍書法 関孝和 点竄術 松永良弼 甲 甲 甲 甲 甲 乙 甲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丙 丁 戊 a + b 2 c 甲 a a 二乙 2 b b 2 小 c c SOLVING SANGAKU 5 3.1.

More information

Lecture 2: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Lecture 2: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MIIP) Lecture 2: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Shuigeng Zho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eptember 20, 2017 Outline Background and concepts Some

More information

XING Sheng-Kai LI Yun ZHAO Xue-Zhuang * CAI Zun-Sheng SHANG Zhen-Feng WANG Gui-Chang *

XING Sheng-Kai LI Yun ZHAO Xue-Zhuang * CAI Zun-Sheng SHANG Zhen-Feng WANG Gui-Chang * 1000 物理化学学报 (Wuli Huaxue Xuebao) Acta Phys. Chim. Sin. 2011, 27 (5), 1000-1004 May [Communication] www.whxb.pku.edu.cn Möbius 环并苯的分子对称性 * 邢生凯李云赵学庄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天津 300071) * 蔡遵生尚贞锋王贵昌 摘要 : 一般来说, 点群理论认为 Möbius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FACTORS THAT AFFECT CAPILLARY

A STUDY OF FACTORS THAT AFFECT CAPILLARY 20/6/ GROUP A STUDY OF FACTORS THAT AFFECT CAPILLARY DOE Project Report 杨路怡陆泓宇陈驰 Content Abstract... 4 Experiment Background & Objective... 4 Background... 4 Objective... 5 Experiment Principles... 5 Phenomenon

More information

Photo induced self formation of dual cocatalysts on semiconductor surface

Photo induced self formation of dual cocatalysts on semiconductor surface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9 (2018) 1730 1735 催化学报 2018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Communication Photo induced self

More information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审核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 S E M I N A R A T C H I N A O P E N A C C E S S W E E K O C T O B E R 1 9, 2 0 1 6, B E I J I N G T O M @ D O A J. O R G E D I T O R - I N - C

More information

Adrien-Marie Legendre

Adrien-Marie Legendre Adrien-Marie Legendre Born: 18 Sept 1752 in Paris, France Died: 10 Jan 1833 in Paris, France 法国数学家 毕业于巴扎林学院 曾任军事学院和巴黎高师的数学教授, 并担任过政府许多部门的顾问, 后来担任艺术学院的学生监督, 直至 1833 年逝世 1783 年与 1787 年, 他先后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More information

Optical diffraction from a liquid crystal phase grating

Optical diffraction from a liquid crystal phase grating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UME 91, NUMBER 6 15 MARCH 2002 Optical diffraction from a liquid crystal phase grating C. V. Brown, a) Em. E. Kriezis, and S. J. Elston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More information

APPROVAL SHEET 承认书 厚膜晶片电阻承认书 -CR 系列. Approval Specification for Thick Film Chip Resistors - Type CR 厂商 : 丽智电子 ( 昆山 ) 有限公司客户 : 核准 Approved by

APPROVAL SHEET 承认书 厚膜晶片电阻承认书 -CR 系列. Approval Specification for Thick Film Chip Resistors - Type CR 厂商 : 丽智电子 ( 昆山 ) 有限公司客户 : 核准 Approved by 承认书 APPROVAL SHEET 厂商 : 丽智电子 ( 昆山 ) 有限公司客户 : Supplier: customer: 核准 Approved by 审核 Checked by 制作 Prepared by 核准 Approved by 审核 Checked by 制作 Prepared by 地址 : 江苏省昆山市汉浦路 989 号 Address: No. 989, Hanpu Road

More information

CLASS E amplifiers [1] are advantageous networks for

CLASS E amplifiers [1] are advantageous networks for 484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55, NO. 3, MARCH 2007 Design of Class E Amplifier With Nonlinear and Linear Shunt Capacitances for Any Duty Cycle Arturo Mediano, Senior Member,

More information

1. Length of Daytime (7 points) 白昼长度 (7 分 )

1. Length of Daytime (7 points) 白昼长度 (7 分 ) Pn Perl River Delt Physics Olympid 208 208 年泛珠三角及中华名校物理奥林匹克邀请赛 Sponsored by Institute for Advnced Study, HKUST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赞助 Simplified Chinese Prt- (Totl 6 Problems, 45 Points) 简体版卷 -( 共 6 题,45 分 ) (9:00

More information

Human CXCL9 / MIG ELISA Kit

Human CXCL9 / MIG ELISA Kit Human CXCL9 / MIG ELISA Kit Catalog Number: KIT10888 Please read this instruction manual carefully before using the product. For Research Use Only. Not for use in diagnostic or therapeutic procedures.

More information

强子谱和强子结构研究前沿简介 邹冰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强子谱和强子结构研究前沿简介 邹冰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强子谱和强子结构研究前沿简介 邹冰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一. 背景知识简介 二. 强子谱和强子结构研究前沿热点 三.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 强子谱研究 一. 背景知识简介 1) 物质的基本相互作用和结构 2) 强子物理研究的基本问题 3) 探索强子内部结构的基本途径 1) 物质的基本相互作用和结构 引力相互作用宇宙 天体结构 > 10-2

More information

TKP students will be guided by the revised school values, PR IDE: ride espect esponsibility ntegrity iscipline mpathy

TKP students will be guided by the revised school values, PR IDE: ride espect esponsibility ntegrity iscipline mpathy K i i I 6 i i K I i i Ci k K Pii f j K Pi i k f i i i i i I i j K Pi (KP) i i i 14-- H i ii i i i f 3 Fi Pi( f Fi) Hi B M Pi i f KP i 2001 I f f ff i 3 L i i f i KP i i i i i i i i ii Wi i k i i i i f

More information

Ni based catalysts derived from a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kanes

Ni based catalysts derived from a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kanes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37 (2016) 955 962 催化学报 2016 年第 37 卷第 6 期 www.cjcatal.org available at www.sciencedirect.com journal homepage: www.elsevier.com/locate/chnjc Article (Special Issue on Environmental

More information

2019 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华北赛区 ) 第一轮通知

2019 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华北赛区 ) 第一轮通知 2019 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华北赛区 ) 第一轮通知 华北地区各高校教务处 : 根据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CUPT) 简介及比赛规则 (2018 年版, 2017 年 12 月修订 ), 从 2018 年起 CUPT 比赛, 拟分为区域赛和全国赛两个阶段进行 区域赛分为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六个赛区, 划分范围参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制定 第一届 CUPT 华北赛区比赛已于

More information